慢性肾功衰竭的饮食控制

/ 1

慢性肾功衰竭的饮食控制

王瑞亭

王瑞亭(黑龙江省虎林市854农场医院黑龙江虎林158403)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3-0201-02

慢性肾衰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果,中药治疗慢性肾衰可延缓病情进展并使肾功得到一定恢复,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疗效较差,其原因之一是没能控制饮食。研究证明,病人血肌酐在177~265mmol/L时,若适当控制饮食,特别是蛋白质的摄入在30~37g/日则病情稳定。控制蛋白质摄入的患者需要做透析的时间平均为7.6年,而未限制蛋白质摄入的患者则平均为16个月,由此可见,适当的饮食控制对于延缓肾衰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脾胃功能失调贯穿慢性肾衰的全过程

通过观察,慢性肾衰多因脾胃功能失调,脾虚不运为本,湿浊血瘀交阴上逆为病。虽病变过程中表现的症状不同,但多以脾胃症状为突出表现,慢性肾衰早期以倦怠、乏力、纳差,中晚期则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这些症状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即脾胃功能失调贯穿慢性肾衰的全过程。

二脾胃功能的正常是饮食控制实现的前提

控制饮食的目的即要保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需要,又要将其分解代谢的有毒产物控制在最低限度。若脾胃功能失调则难以保证控制饮食的消化吸收,就不能滞足机体需要,抗病能力随之降低。如增加饮食量虽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但未被吸收的饮食在胃肠道被分解使有毒物质吸收增多,则加重病情。因此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饮食控制的成败。

三控制饮食关键在于适当

控制饮食首先是蛋白质的控制,其次是水、盐,含磷物质等。我们发现有些肾衰病人不清楚如何控制饮食,如有人严格控制蛋类、乳类,有人竟以摄入植物蛋白为主,上述因素均能影响临床对慢性肾衰的疗效。

(一)蛋臼质的摄入

1.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认为每日每公斤体重0.4~0.5g对大多数病人可维持正氮平衡,每日摄入的总蛋白量至少有20g应为优质蛋白,同时增加糖类的摄入。蛋白质应均匀的分配在各餐之中,这样可保证碳水化合物为机体代谢提供热量,避免体内蛋白质分解。

2.蛋白质的选择。蛋白质种类的选择应以生物效价高的蛋白质为主,即优质蛋白、蛋、乳类,其次为瘦肉、禽鱼等氨基酸含量较高的蛋白质,植物蛋白因富含非必须氨基酸应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水、盐的控制

慢性肾衰因肾脏浓缩功能下降,体内代谢产物需要较多的水才能从肾脏排出,因此当无水肿、心衰状况时不应严格控制入水量,每日入量应在补充前日尿量加不显排泄的400~500ml。若无水肿、高血压时不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因体内钠的减少会出现细胞外液容量下降。如有水肿、高血压、心衰时应限制钠盐、水的摄入。

(三)其它饮食的控制

因慢性肾衰血磷升高,使之疲劳贫血、食欲下降、恶心等,加重钙的吸收下良,因此应减少含磷物质的摄入,如芹菜等。血钾高时应限制含钾物质的摄入如香蕉、桔子等。另外因肾衰患者的特殊饮食结构,膳食中所含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均低手维持良好缝康状态所推荐的供给量,因此应适当补充维生素、钙、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