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厌氧菌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食品厌氧菌检测

苟丽华

阆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苟丽华厌氧菌主要就是在无菌环境与条件之下,比有氧环境中生长还要良好的细菌,无法于空气18%氧气环境或者是11%二氧化碳的环境中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此类细菌尚未出现完整性的代谢酶体系,主要是通过无氧发酵的形式实现能量代谢目的。一般情况下,厌氧菌属于人体正常菌群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皮肤组织的深度粘膜表面广泛的存在,如果出现了组织缺血现象或是坏死的现象,将会使得局部区域的氧浓度减少,甚至会出现厌氧菌的感染问题。如果食品中含括厌氧菌,将会导致进食者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那么,如何对食品中的厌氧菌进行检测呢?如何检测才能更好的了解厌氧菌情况呢?

1标本的送检以及处理

将标本送往相关的实验室,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处理任务,最短时间不可以超过两个小时,以此预防标本中性厌氧菌过量繁殖导致厌氧菌无法正常的生长。如若无法在规定时间之内进行接种,可以将室内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通常情况下,冷藏会导致厌氧菌受到影响,低温还会导致氧的溶解度提升。所以,在送检的环节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针筒运输送检的方式:使用无菌类型针筒进行标本的抽取,将其中的空气排除,然后将针头插入到无菌橡皮塞之内,以此更好的进行空气隔绝,之后送检。此类方式的应用,适合进行液体标本的处理,可根据食品的特点与实际状况正确送检。

无菌小瓶类型的处理:此类方式主要使用无菌类型青霉素小瓶,在瓶子之内添加适当的培养基与氧化还原指示剂材料,使用橡皮塞与铝盖对其进行密封,之后取出空气部分,将二氧化碳充实其中,与此同时要对瓶子之内的氧化还原指示剂的情况进行观察,了解颜色情况,以此更好的分析是不是无氧的环境,在合格之后进行标本的注入。

棉拭子类型的方式:在采取此类运送方法的过程中,应该制作出相应的培养基,保证处于无氧的状态,以此预防污染性的问题,并加快送检的速度。

2厌氧菌的分离培养

在对厌氧菌进行分离培养的环节中,应将其划分成为初代阶段与次袋阶段,前者的应用难度很高,主要就是很难选择厌氧环境以及培养基的材料,所以,在使用初代培养方式的过程中,应遵循具体的原则:①对标本进行涂片染色处理,之后开展镜检工作,将其作为选择培养基材料的依据;应尽可能的使用厌氧菌领域当中覆盖面很快、具有非选择特点的培养基材料;尽量在工作中使用一种到两种的覆盖面,正确进行各种培养基材料的选用;应该确保培养基处于新鲜的状态;应该分析可能会存下微需氧菌的情况。

在做好此类工作之后,如何选择培养基接种呢?应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固体与液体形式的接种培养基特点,正确的处理,保证相关工作的实施符合具体要求,以此预防对培养基合理选择所产生影响。尽可能保证培养基的新鲜度,在两个小时到四个小时之内使用完;尽可能的采取预先还原类型的材料,保证预先还原的时间为24小时到48小时之间;使用预先还原的灭菌方式进行相关培养基制作处理,例如:在相关的培养基材料之内,合理的使用还原剂,像是L-半胱氨酸、维生素C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预先还原剂在具体的还原状态之内,提升使用价值;对于液体培养基而言,需要将煮沸时间设定为十分钟,以便于对溶解氧进行清除,实现迅速的冷却目的,并立刻的实施接种工作;在厌氧菌的相关培养基中,应保证营养的丰富性,将还原剂材料与生长刺激因子材料应用其中,像是血清材料、氧化红血素材料等等。在选择培养基的环节中,主要目的就是更好的进行常见厌氧菌株的选择与处理,明确相应的厌氧类型。在每份标本的处理中,均应该接种在三个或是以上的血平板中,并将其独立的设计在有氧、无氧的环境中进行合理的培养,以此更好的将病原菌培养出来,合理判断属于何种菌群。

在厌氧培养的流程中,应该使用罐培养措施、气袋措施、气体喷射措施、手套箱的处理措施、其余措施等等,正确的进行协调控制,如果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就要结合具体的发展形式与规律等,科学分析与仔细的探讨。

厌氧指标分析:如果处于厌氧的状态,那么就会出现相应的指标,一般情况下,采取美蓝材料以及刃天青材料,处于无氧状态的时候,颜色是白色,处于有氧状态的时候,美蓝会呈现出蓝色,另一种材料是粉红色。

目前在实际厌氧检测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分离培养失败的问题,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是:在分离培养之前,没有进行涂片以及染色镜检处理;标本在空气领域之内的搁置时间很长,相关的接种工作时间也很长;没有使用新鲜的培养基进行处理;未能正确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培养基材料;没有在其中正确的设置补充成分;在初代的培养环节中,主要使用硫乙醇酸钠材料,只能将其当做是厌氧菌的培养基,导致培养基的材料有限,难以按照实际情况科学有效的对其进行处理;不能适宜性的开展厌氧罐设备与其他装置的管理工作,经常会出现装置与设备漏气的问题;培养的具体时间存在限制,难以更好的明确材料情况。

3厌氧菌的直接镜检初步鉴别

在食品厌氧菌的检测环节中,为更好的执行相关任务,可通过直接镜检初步鉴别的方式进行处理,那么,在初步鉴别方面,如何选择相关指标呢?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相关的鉴别任务呢?

脆弱类型的杆菌鉴别:采用G-b的革兰染色法,两端处于钝圆形的状态,着色很深,且中间区域的颜色很浅,均匀度很低,带有气泡,且长度存在差异性。

具核梭感觉的分析:在检测之后会呈现出细长的状态,两边区域尖锐性,其中含有紫色颗粒类型的菌体长轴,呈现出双向排列的态势,且标本中含有丁酸味。

产黑素普雷沃均的分析:呈现出多形态的状态,长度存在差异,有着一定的浓染现象与空泡现象,且没有鞭毛成分,也不存在芽胞组织,有着一定的恶臭气味,还会带有琥珀的味道,利用紫外线进行照射,会出现红色的荧光。

坏死梭杆菌的合理分析:在检测之后其呈现出高度多形的特点,长度有一定差异性,中间部位膨胀,呈现出圆球类型的形状。

韦荣球的合理分析:在检测之后会呈现出很小的革兰阴性球菌。

在食品实际检测的过程中,为保证安全性,应该正确的进行厌氧菌的检测处理,全面分析厌氧菌的实际情况,按照实际的检测步骤与要求等,正确的开展各方面的研究与分析活动,了解厌氧菌的状态与存在规律,并合理开展分析工作与研究工作,将不同方式的优势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预期的检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