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治疗目的是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四肢骨折治疗目的是什么

袁永强

什邡市人民医院袁永强四肢骨折为临床常见外科疾病,表现为骨结构遭到破坏,致病原因有暴力打击、劳损、意外事故等,患肢外观改变、疼痛等,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降低生活质量。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汽车成为人们主要出行工具,且老龄化社会严重,骨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在进行治疗时,需确保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软组织破坏,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治疗效果。临床用于治疗四肢骨折常采用手术治疗,如常规钢板内固定,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等,其治疗原则为复位、固定与功能锻炼。此外,在明确四肢骨折治疗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当明确治疗目的。

1什么是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的发病部位为四肢长骨,在疾病或者外伤的作用下,使得骨结构连续性或者完整性遭到破坏,主要症状为功能障碍、肿胀、疼痛、畸形,以及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摩擦音。四肢骨折的体征主要为畸形、反常活动、骨擦感或者骨擦音,其中畸形即长骨骨折,在骨折段发生移位以后,受伤体部形状改变,表现为特有畸形,例如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反常活动,受伤部位为肢体的非关节部位,在骨折以后表现为不正常活动;骨擦感或者骨擦音表示在骨折端相互接触或者相互摩擦时,可触摸到骨擦感或者听到骨擦音。对于四肢骨折的确诊,只要发现以上三种体征中任一体征即可确诊。

2四肢骨折危害表现

四肢骨折的危害有很多,常见的有急性肺炎、生长障碍、创伤性关节炎。

(1)急性肺炎

急性肺炎是一个骨折常见危害,部分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其肺部膨胀受到限制,造成痰液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引发坠积性肺炎。为了有效预防此危害,应当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避免受凉感冒,另外还需做深呼吸、翻身等活动。

(2)生长障碍

当儿童发生四肢骨折时,由于儿童骨骼发育是以骨骺软骨的不断骨化而持续增长的,在发生骨折以后可能出现骨骼畸形或者生长迟缓现象。另外,骨折危害中常见疾病包含肘部骨折后肘内翻与肘外翻,在发生此畸形以后,骨折患者往往需要行手术进行矫正治疗。

(3)创伤性关节炎

若患者骨折未经治疗或者复位不佳时,骨折部位可能会引发畸形愈合,不仅影响外观,还能造出现负重时受力方向发生改变,此时骨折患者极易造成畸形部位关节的增生、退化、磨损等病理改变,最终引发创伤性关节炎。

3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两种方法,分别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

若骨折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可以通过石膏、夹板或持续牵引或等治疗维持骨折端的位置直至骨折愈合,则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必需考虑保守治疗所致并发症的影响。如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无明显移位,保守治疗需卧床6-1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手术治疗

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将影响关节功能者;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见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分行切开复位。

4四肢骨折治疗目的

(1)复位

复位是为了尽量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解剖,方法有闭合手法复位和开放手术复位。手法复位的创伤较小,但很难达到解剖对位,不过在符合功能对位的前提下,通过治疗期间合理的功能锻炼和骨折愈合后骨骼的再塑功能,肢体仍然能恢复较好的功能。切开复位虽然创伤较大,但复位效果确实,而且给予坚强的内固定之后,患者能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肢获得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

(2)固定

固定是为了给骨折部位提供稳定的愈合环境,并维持复位的结果。固定的方法主要有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常用的有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如果没有其它特殊的治疗,上了外固定之后,患者往往可以回家休养,这时一定要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情况,如果手指或足趾持续胀痛,发麻,颜色紫绀,或末梢关节活动障碍,则一定要迅速到医院作相应的检查,以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骨筋膜室综合症和神经损伤,并作相应的处理。内固定常用的有钢板,螺钉,钢丝,髓内针,动力髁,动力髋等,对于有缺损的骨折,往往还需给予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这样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3)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为了避免长期的固定尤其是外固定导致的关节粘连,肌肉挛缩等一系列并发症,使肢体功能获得良好的恢复。现代骨折治疗学非常强调功能锻炼,它不但能避免固定的上述副作用,而且还能促进骨折急性期的肿胀消退,促进骨折的愈合。另外骨折愈合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不可能等到者愈合以后考,试大收集整理才从医院出院,因而患者及其家属能否正确的理解和应用四肢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对患者是否能获得最好的肢体功能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早期功能锻炼:伤后或手术后的3周内,骨折部位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软组织肿胀及疼痛引起的肌肉痉挛,骨折还不稳定。

我院针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常采用的功能锻炼方法为:抬高患肢,消除肿胀。肢体的远端要高于近端,近端要高于心脏。对肢体末端的关节进行主动锻炼,如活动上肢的手指或下肢的足趾,并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所谓等长收缩,就是在不活动关节的情况下,有意识的绷紧肌肉,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该锻炼属静力锻炼,一般不会导致骨折移位,每日可多次进行,每次15-20分钟,做100次左右的收缩。

采用上述康复锻炼方法,可以促进肢体的静脉和淋巴回流,减少肌肉间的粘连,消除肿胀,并减慢肌肉萎缩,促进骨折断端紧密接触,克服分离趋势,有利于愈合。

若患者昏迷或合并神经损伤,无法进行主动锻炼时,可对其未僵硬的关节进行轻柔的被动活动,这可以预防肌肉粘连,关节挛缩和畸形的发生。如胫腓骨上端骨折合并腓总神经损伤时,可被动活动踝关节,这种被动活动每日只需少量即可,但每一次单独活动必须达到最大的幅度。若骨折涉及关节面,合并关节软骨损伤,则可在术后早期将患肢置于持续被动运动机上,进行有限度,有规律的关节持续被动锻炼,许多研究表明,这可以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