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性评价

张云会

新的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在中国的大地上吹拂着师生们的心,让许多教师耳目一新,也让许多学生终生受益。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平台,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有了自由伸展的空间。在与课改同行的日子里,我实践着、求索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激励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即通过对学生发展过程的关注和引导,在一定的目标指引下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更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如何把激励性评价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大胆尝试。

1评价要及时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地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许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也硬要找到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当然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抓住时机评价学生的发言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导向和促进作用。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如果没有进行及时评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知对错,或者视错为对。反之,如果学生在对的情况下,教师如能给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这样,学生就对学习有了更高的积极性,但教师一定要善于聆听并及时评价学生的发言,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导向作用。

2激励要能指导学习

导学式评价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言语评价。这种评价既是对能使用良好学习方法解决问题,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同学的肯定;也是向全体同学提示学习方法的一种途径。如在学生默读课文自学时,我发现一位同学边读边圈圈点点,另一位同学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想法,便及时鼓励:“某某同学一边读书一边画出了重点词句,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某某同学还在书的空白处写上了自己的想法,真爱动脑筋。”经常采用这样的评价,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学会学习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激励要能说明道理

能说明道理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具有很强的效应。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这种明理式的言语评价不应等同于直接的说服性教育,而应该在语文实践中。如在教学《梅花魂》最后一自然段时,我有意识地请一位平时学习不能持之以恒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得不令人满意,通过纠正、指导,直到这位同学读得较好时,发出一句恰当的评价:“这次你读得真好,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什么事都能做好的,懂吗?”这样评价亲切、自然,几乎不留痕迹,把明理的过程渗透到了有效的朗读实践中去。

4激励要有互动性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激励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生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5激励要有独创性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激励性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小书签、奖励一条名言、握握手等。口头的可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激励爱河中。

综上所述,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是依据一定标准,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定的系统过程,它除了具有一般学习评定的特点以外,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所以更要注意评价过程中贯彻鼓励性原则。因此,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让我们随着课改的步伐,树立发展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真正为孩子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自由自主的、个性化的语文课堂空间!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西县临西镇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