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PBL教学法在妇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3

探讨PBL教学法在妇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王瑞雪通讯作者:谭文华

哈医大二院150086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PBL方法在妇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随机选取我院校的2011级全体在校临床专业本科生共计1226人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PBL模式教学与传统模式教学,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临床技能考核、期末成绩、总成绩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可在妇科学教学中取得更好效果,应该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法;妇科学;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andanalyzetheeffectofPBLmethodingynecologyteaching.Theobjectoftheresearchmethodsistheundergraduateclinicalprofessionalcollegelevel2011randomlyselectedfromallstudentsinatotalof1226peopleastheresearchobject,respectivelyintheexperimentalgroupandthecontrolgroupreceivedthePBLteachingmodeandthetraditionalmodeofteaching,theeffectwas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theaveragescores,classperformance,clinicalskills,finalgradeandtotalscoreoftheexperimentalgroupwere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PBLteachingmethodcanachievebettereffectingynecologyteachingandshouldbepopularizedandapplied.

PBLteachingmethod;Gynecology;effect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是由美国教授Barrows在1969年创立的一种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该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在教学环节中通过设计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真实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其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中来完成知识建构,进而依靠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来养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该方法在医学教育中应用颇为广泛,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学科教育实践中均可发现该教学方法的印记[1-3]。在不同学科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该方法的应用以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在于辅助与引导,而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主要是以自我指导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师生合作与互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培养与锻炼,而在多项教学实验对照研究中其教学效果也得到证明[4,5]。尽管该方法在临床教学中已有所应用,但针对于妇科教学的方法比较研究目前仍然较少,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与使用PBL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随机整群为抽样方法将我院校的2011级全体在校临床专业本科生共计1226人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以教学班为单位将参与研究的本科生分为实验组(626例)与对照组(600例),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西医诊断学基础、解剖学等课程)等特征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妇科学教学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常用教学设备,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学,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归纳总结。

1.2.2实验组实验组学生的妇科学学习主要以PBL方法推进,教师与学生在实施该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任务分配包括:①教师的教学环节组织教师在第一次开课时首先将对PBL方法进行介绍,使学生明确该方法的特点、实施程序以及需要注意的要点,使学生了解该方法的要领和精髓,从而在随后的教学中予以积极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PBL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点,围绕《妇科学》教学大纲并结合教学内容与目的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病例,然后围绕该病例提出疾病的相关问题(如生理、病理变化、疾病症状、诊断与鉴别要点、治疗措施以及疾病的治疗进展等)。在每一章节的问题设计时需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宜适中、考虑到教材本身在知识点上的逻辑框架应当在问题的设计上循序渐进。在每堂课的课后将下次课需要的病例和问题分发给学生预习,使其在回答问题的任务驱动中通过各种途径寻找问题答案。在具体妇科疾病的教学中采用SOAP格式来导入病例,即对患者的健康问题按照主观资料(Subjective,S)、客观资料(Objective,O)、评估(Assess,A)、计划(Plan,P)来描述相关资料,然后再要求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围绕学习目标回答教师要求其准备的问题。在学生围绕病例进行讨论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准备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病情病例实施分析。在教师总结过程中,采取激励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正确认知予以鼓励,而针对其不足也予以启发和补充,从而使其能够达到教学任务中所设定的学习目标与要求。而在总结过程中,教师也围绕病例,突出重点理论的讲授和现实病例的列举,以使学生深化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为了督促学生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PBL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阶段性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内容一般是学生还没有学习过的病例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吸收知识的方法。②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在PBL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处于主动的知识建构地位,在教学中按照教师的教学实施安排对教学过程积极参与。围绕教学的环节,学生在该模式的推进过程中主要任务包括:1)预习过程中先全面预习书本内容,然后积极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病案室等已有的各种资源准备教师所提的问题;2)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的教学程序,勇于敢于回答教师所提问题,并以积极的思考来不断深化对问题及其背后所隐藏知识点的认知。3)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堂内容进行认真复习,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案例进行再思考,以活化所学的知识点。学生在整个PBL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以自我指导学习和积极参与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心态来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在该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对教师展示的病例做出判断、明确其病理变化过程和诊断鉴别要点并对如何实施疾病治疗进行讨论。

1.3统计学方法

为判断两组方法在教学效果上的差异,研究者以参与者在学期结束后的总成绩作为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总成绩包括期末考试成绩(70%)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平时阶段性考试成绩(30%),其中平时阶段性成绩主要包括平时上课表现(由课程老师进行评定)和临床技能考核(由临床带习老师评定),两者在平时成绩中各占50%。研究者在对数据实施录入与核对后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实施统计分析。数据处理中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置为0.05。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西医诊断学基础、解剖学等课程)等特征上无统计学差异(P=0.226>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效果评价

两组的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临床技能考核、期末成绩、总成绩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在妇科学教学中使用PBL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3讨论

PBL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也获得越来越多的正向评价。本研究从妇科学教学角度证明了该教学模式非常符合该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即理论须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而且还要同现实问题密切相关。PBL教学模式的原理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5-7]。相较于中医妇科学的教学研究而言,在西医《妇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该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的相关文献仍然较少,而本研究对此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其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该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与之前的多项研究具有一致性[8-10],显示出该教学方法在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本研究在对学生成绩评定考核中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既对教学过程有所关注,也考虑了教学的成果,因此从统计结果可见,该方法对教学过程和结果都有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妇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之前的相关研究较少对妇科学的临床教学中使用PBL进行相关的效果评价研究,而本研究借助于对某医学院的调查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方法可以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这说明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推广该方法。PBL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证明了该方法在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能够取得较佳的应用效果,其可能的原因在于PBL方法在妇科学教学中有着传统方法所不具备的应用优势:1)由于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要求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而在具体实施中要求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相互配合,在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均能围绕问题进行主动自主思考,因而与传统模式相较而言,PBL模式能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并在主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知识营养。2)以问题为先导实施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由单向的知识灌输变成师生之间的密切互动,这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养成与吸收模式,另外一方面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能获得更多的表达机会,而学生表达自我意见的过程也是在学习中相互合作的过程。通过团队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与团队的集体智慧,使理论课教学能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也带来了学生知识成长的良好基础与机遇。

由于PBL模式在妇科学的教学中存在着上述的应用优势,加之其在医学教学体系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在妇科学的教学中可在病例选择、问题设计、科学引导、归纳总结等多个环节上进行持续优化以不断改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星呈,曾艳,刁骋,等.PBL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4,29.

[2]李英,陈云超,张晖,等.多媒体教学结合PBL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30-31.

[3]张志红,白剑英,王祝欣,等.预防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506-509.

[4]周晓娜,杨若俊,朱丽文,等.PBL结合模拟操作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的应用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2,35(1):51-52.

[5]麦燕玲.PBL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工作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330.

[6]刘亚妮.评价PBL在妇科教学对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379-380.

[7]隋亚荣.PBL在妇科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56,58.

[8]李妍,孙淼,吴效科,侯丽辉.临床医学专业妇科方向应用PBL教学法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7):156-157.

[9]谢知慧,赵粉琴.PBL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医教育,2013,32(3):30-32.

[10]贺敏,吕武宾.高职高专中医妇科学PBL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