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基层文化现状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谈农村基层文化现状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

韩金凤

韩金凤

〔摘要〕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与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相比。而农村文化的建设表现较为滞后,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既是“三农”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文化文明现状策略

1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重要性

1.1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是顺应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要求的,这个转型不仅表现在物质性的发达、而且要求社会文化进步。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原本不足,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更为贫乏。很多传统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走向消亡。而乡镇文化站是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其职责是对群众做好宣传、组织、示范、引导。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2为新农村文化指引方向。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统一,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员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乡镇文化站就要着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接受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和民主法制观念等方面教育。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抵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弘扬时代主旋律。

1.3为广大农村群众服务。乡镇文化为民服务,它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将文化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活动的一种有效载体。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员要广泛的动员组织群众参加各种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2当前农村基层文化现状

2.1各级领导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当前,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基层领导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清醒认识,主要表现在:农村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村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力度不断加强。原州区除每年组织10场左右全区性的节庆文化活动和长年不间断的集中“三下乡”活动外,各乡镇重要节庆日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2.2农村文化消费逐年增长。这主要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二是文化品位逐步提高。民间传统的社戏、龙灯、庙会等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文化活动逐渐复苏并不断发扬光大。近几年来,卡拉OK、健身跳舞等非传统的都市文化活动在本区农村兴起,并渐成时尚。

2.3民间文化队伍发展壮大,民营文化渐成主力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民间文化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经纪人不断涌现。近几年,原州区已先后组建各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五十多支,各类民间文艺骨干达五百余人,全年演出八百多场次。

2.4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农村的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地理的、人文环境的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乡镇的文化站建设不容乐观。文化资源缺乏、设施落后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文化的建设。

2.5文化形式单一,文化活动匮乏。当前特别是有些村庄,群众的娱乐方式除看电视打麻将、吹牛皮外,几乎无其他活动选择。且输赢不大的“小麻将”、“斗地主”、扯“小金花”在农村的庭台院落随处可见。已成部分落后地区较为盛行的娱乐活动,文化资源严重匮乏。

2.6重视程度较低,投入不大。现在考核政府的硬件指标是偏重经济建设,而文化事业则属精神领域,对基层文化的考核方式不硬,伸展度不大,因为群众的文化生活很难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下级党委政府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财政收入,工农业产值增加等指标上。放松了农业文化建设,认为只有投入无产出,引不起重视。由于文化设施短缺,群众谈天喝茶搓麻将,劳作经商打扑克,也因而诱发了赌博现象的产生,败坏了村风民风。

2.7服务运转困难,服务机能弱化。农村基层文化开展的是否有效,重要的是要有一支好的队伍和一批热心的文化骨干,如今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务工,拥有一技之长的文艺人才纷纷外流,导致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群体失散。乡镇文化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被分配到抓硬指标上去,文化站的作用日渐消弱,“三下乡”活动进行的次数少,但不保证每个乡镇都到,现在城区广场文化活动日渐丰富,但延伸到村社较难。

3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策

针对当前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种种不足,从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际出发,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正确引导,规范管理。当前因建设需要耕地被征用后的农民、退耕还林后的农民,他们不仅有娱乐欲望和精力,而且有时间,当地政府应重点引导、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这些人们经常聚集在一起,无事可做,如果没有健康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很易走上邪门歪道、而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团结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很好方式,是抵制“黄、赌、毒”等社会毒瘤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出台一些激励政策,支持农民民间剧团、文化大院、个人图书室等文化实体,通过民办公助加强引导管理,促进农民自办文化健康发展。

3.2加大投入促进建设落实。群众基层文化作为公益事业,政府应投入不是全部推向市场,因为经济投入与文化事业是否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到改革成败,况且基层文化建设是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解决乡镇文化站只有牌子而无场所、只有编制而无经费、只有人员而无活动的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3.3提高服务机能,优化结构组合。乡镇文化工作人员要有对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据乡镇农村人口希居、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文化设施,也可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改造,利用远程资源平台为农民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县文化馆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