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发90后学习数学的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谈激发90后学习数学的兴趣

薛亚金

江苏洪泽县新区中学薛亚金

目前"90后"学生是中学生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信仰,敢于反抗,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张扬的个性,梦想与众不同.他们在学习品性上表现出一些时代特征.研究“90后”的特质,激发"90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这对于接踵而至的“00后”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90后中学生的学习状况

1.社会发展迅猛,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社会信息的正确认识

而传统教学,大部分知识局限于课堂,学生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对于社会信息的取得多数来源于教师和家长,因此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往往是渐进式的.而90后的学生则有差异,他们受时代因素的影响,获得知识的渠道增多,学生可以更多的通过网络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和信息.但是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能上网聊天、打游戏,就是聪明,就是“超前”,却忽视了对教育要求的其他信息的采集.学生自以为的“超前”,在教育宽度范围内表现的却是一种“滞后”.

2.学生个性生成长迅速,但存在盲目自信的缺点

在家里,90后学生往往被很多人宠爱,他们养成了一种盲目自信态度.

3.学习生活环境优越,学生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

90后的家庭多数是“4+2+1”的家庭模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各方面都非常顾及,使学生缺少自我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促成了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薄弱.

二、给90后上课吸引力成第一要务

学生喜欢的老师需具备以下特征:他们讲课有趣、喜欢体育活动;在性格特点方面,他们和蔼、严格;他们公正、认真;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能为同学着想;他们教学方法灵活,讲课清晰明了.同时,他们希望教师能够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的进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尊重他们并公正地对待他们.课堂的吸引力要求老师首先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1.人格上的吸引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崇高人格,就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优雅的风度、脱俗的气质、优美的语言、整体的衣着、端正的外表、和谐的动作表情,工整潇洒的板书、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谦逊宽容的态度,都对学生的心灵有很大的影响,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使学生由受其师而乐于学,师生友好合作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素质教育,说到底就是把受教育者都当成活生生的人,尊重他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对话.拥有高尚的人格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自尊心强且有个性的“90后”的中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们,欣赏他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只有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至于消极、被动.在学习生活中,“90后”的学生们倡导平等.能跟老师平等对话,平等交流,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平等对待.“90后”思维倡导平等也不是无原则的平等.教师应该调控好这个度,不能和学生称兄道弟.师道尊严是必须要有的.这个尊严是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做学生益友的同时,还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不能也不可能取代良师的!同时师生之间的交往要限度分清.上课是师生,课间可以是朋友,还要注意异性师生之间的关系处理.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但最终是学生的老师.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梳理这种观念,引导学生理智地处理好师生关系.“90后”学生领悟力强,知识面宽.只要引导到位,他们是很容易做到的.平时和“90后”学生以朋友身份鼓励他们,再加上一点玩笑意味的“威胁”远胜过絮絮叨叨的长篇说教,更容易亲近学生.

2.个性上的吸引力——吸引学生

同样是独生子女,但90后跟70后、80后一代却显出非常的不同,他们张扬自我个性.90后的中学生已经露出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行为方式.教“90后”的中学生,我们需要应对的他们不同的“个性”问题.比如:

1.极力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无法再自己学业上出类拔萃的时候时,会选择其他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以获得自己心理上的满足.他们会留有个性的发型、跟老师作对、甚至谈恋爱等方式来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寻求心理上的平衡.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的打压,应该寻找这些学生的其他闪光点,找到与自己的契合点,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好的“个性”,从而健康成长.

2.强烈的反叛意识

许多“90后”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这是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但是有些时候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说刮风、下雨,有些学生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加以开导,让他们明白表达自己观点的正确方法.总之.面对90后的个性,教师要风趣幽默、唯我独醒,对学生要宽容和理解,并能正确引导.学生踏上社会后,就会明白自己只是沧海一粟.所以,课堂不仅是教知识,同样也教为人处世之道.

3.学术上的吸引力——教育学生

现代的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教师,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教师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将表现出教师自身人格力理的丰富性,同时会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这样的教师将会象一块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自己的身边,真正能培养出“自已的学生”.同时,学生广泛的兴趣、特长也会促进教师自己智能的发展.给“90后”的中学生上数学课,备课不再是简单地准备定义、找案例,也不是单单就是数学理论等专业知识高超,更是要和学生以及他们手中的现代化技术“比拼”.你所要解释的命题、规律或者你要分析的案例,互联网上究竟有多少资讯存在?学生获得了这些资讯之后,他们大概会得出哪些观点?其中哪些可以为课堂所用?你自己有什么互联网、课本之外的“撒手锏”镇住学生、吸引学生?这些问题都要弄清楚,所谓“知己知彼”.

90后学生在学习中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教师还需不断的学习.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与我们每个教师密不可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总结,我们会让“90后”学生培养成具有时代个性的学习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