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子宫肌瘤不孕的治疗

张丽华(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医院黑龙江萝北15

子宫肌瘤不孕的治疗

张丽华(黑龙江省萝北县共青农场医院黑龙江萝北154200)

【中图分类号】R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19-0114-01

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据调查在35岁以上的妇女中,约20%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不孕原因之一。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有可能致孕。在较年轻妇女保留子宫维持卵巢功能及对患者心理上都有益,所以在一定指征下实行。

1影响受孕肌瘤种类

肌瘤直径在5cm以下者,即使为多个性或多发性(指肌壁间和浆膜下),常并不影响妊娠和分娩。但较大的肌瘤或某些生长部位特殊的肌瘤,可通过下列情况影响生育。

1.1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可使子宫腔变形,不利于精子通过、授精卵着床和胎儿发育。

1.2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因压迫子宫血管,动脉血供减少,静脉回流不畅,使子宫内膜发生萎缩、炎症或增生过长,不利于授精卵种植。

1.3生长在子宫角附近的肌瘤,可压迫输卵管开口处,造成阻塞。

1.4生长在阔韧带内的肌瘤,可使覆盖于其表面的输卵管拉长扭曲,管腔挤压,影响其通畅性;或使卵巢移位,卵巢与输卵管的间距增宽,妨碍输卵管伞端的拾卵功能。

1.5生长在子宫颈部的肌瘤,可压迫子宫颈管,阻塞通道;或改变子宫颈管的朝向,使子宫颈外口远离后穹隆的精液池,不利于精子进入子宫颈管。

1.6生长在子宫腔内的粘膜下肌瘤,犹如在子宫内放置了一只球形的宫内节育器(IUD),妨碍生育;表面的子宫内膜缺血、坏死、萎缩,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1.7肌瘤可影响子宫收缩,使宫缩的频率、幅度及持续时间高于正常基线,干扰受精卵着床,或着床后发生流产。

2治疗

2.1药物治疗

子宫肌瘤为雌激素依赖性肿瘤,GnRH激动剂通过降调节作用抑制体内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达到抑制子宫肌瘤生长的作用。这类药在肠胃道中受破坏,故不能口服,现有皮下注射、深部肌肉注射或鼻粘膜给药等制剂。

RU486(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2.2手术治疗

2.2.1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手术原则减少失血、消灭死腔和防止粘连,术后应避孕3~6个月,以保障子宫切口的愈合。如果手术时曾切入子宫腔或子宫肌壁全层切开者,下次妊娠后可于36-38孕周时行选择剖宫产术,以防子宫破裂。

手术步骤

1)腹壁切开

2)探查肌瘤大小、部位、深浅、数目以决定手术方式。

3)切开肌瘤表面浆膜层,钝性分离。

4)剔除肌瘤

以爪钳或牵引线牵拉,以刀柄或手指在包膜与肌瘤之间剥离肌瘤,最后剔除肌瘤,动作要准确而迅速,争取在垂体后叶素作用消失前完成缝合步骤,可大大减少出血。如需剔除多个肌瘤,应用温热湿纱布填塞已剔除肌瘤的腔体。必要时也可重复注射垂体后叶素。

5)缝合瘤腔

减去多余的肌瘤包膜。以1-0肠线自基底部间断缝扎肌壁,闭合瘤腔。

6)缝合浆膜层

以1-0肠线间断缝合子宫壁切口。最后以1-0肠线连续褥式缝合切缘。

7)松解止血带,缝合阔韧带沿前后腹膜。分层缝合腹壁切口。

妊娠率与手术时的年龄关系密切,有报道手术时年龄在30岁以下者,术后妊娠率为91%,而年龄在35岁以上者,术后妊娠率仅为22%。且妊娠多出现在术后1年以内,超过2年仍未妊娠者,则以后妊娠的机会明显减少。必须指出子宫肌瘤摘除术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从3%~12%到23%~45%不等,约有10%~50%的病例最终需作子宫切除术。

2.2.2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部分子宫粘膜下肌瘤可在宫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

2.2.3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

2.2.4经阴道子宫肌瘤摘除

脱出于子宫颈外的粘膜下肌瘤,蒂细者可用Allis钳夹持后扭转摘除;蒂粗者可用长弯血管钳夹,留置24小时后放松取去。或用丝线、肠线及用可吸收的薇乔线结扎蒂部,切除肌瘤。亦可用电刀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