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星星”走出孤独的世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让“星星”走出孤独的世界

吴霞

——浅谈自闭症儿童融合力提升策略研究

吴霞江苏省南京市建康路小学210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小学教师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引导自闭症儿童克服言语交际等方面的困难,提升“融合力”。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融合力

自闭症儿童又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仿佛来自于遥远的外星,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与人无法交流,美丽的名字背后隐藏着母亲的泪水,父亲的艰辛,老师的期盼。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问题的改善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融合教育是指将自闭症儿童置于正常儿童的教育环境中,让他们接受特殊教育的一种体制。而当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方式主要以“随班就读”的形式展开。普通学校的教育教学以集体为主,无法切实对其展开全面的干预训练。故笔者以普通小学语文教师的身份,对现班级中一名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星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常规训练策略,逐渐提升他与其他儿童的融合能力。

一、温暖的拥抱、营造安全的环境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爱、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层次。人类动机的发展和这些需要的满足有密切关系。而孤独症儿童恰恰缺乏安全感,安全感的缺乏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种种举动显得过激和不可理喻,更谈不上完成自我实现的需要。

因此,营造安全的氛围是孤独症儿童获得安全感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孤独症儿童感到身边的环境安全时,一切训练才有可能。所以,在开学第一天,在妈妈和老师的陪伴下,我们牵着“星星”的手一起参观、熟悉了校园环境,认识了老师和同伴同学,找自己的座位等等,以驱除其对新环境的抵触和惧怕心理。

同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要让“星星”感受到周围的环境是平和的、友好的。每天我们有“见面的抱抱”——给准时到校的“星星”一个温暖的抱抱;中午根据“星星”上课时的表现,给予“表扬的抱抱”;下午放学了,再给他一个“分别的抱抱”。用各种不同含义的抱抱,直接地表达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喜爱,营造温馨、充满安全感的氛围。

二、设计游戏、建立友好朋友圈

课间,通过游戏,让“星星”尽量放松,能无拘无束地玩耍。在校园的草坪上,我让同学们组成人墙让“星星”穿过;让“星星”跳过同学用手臂构成的障碍。我用粉笔在地上画脚印让孩子们带着“星星”一起走,让他和大家模仿我画在地上的动作等,所做的游戏都不复杂,没有器械,但锻炼了孩子们的大脑和四肢,同时也锻炼了星星和伙伴们的交往能力。渐渐地,“星星”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味逃避,会乐意和小朋友手拉手玩,脸上时常挂着满足的微笑,“星星”正慢慢地融入大集体。

三、需求入门、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自闭症儿童的需求一般通过行为来表达。如想吃饼干,会拉旁边的人去拿饼干;想玩球,会直接奔向放球的玩具箱……

斯金纳语言行为教学模式告诉我们: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自主表达能力,必须要从表达需求的训练开始。故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利用孩子的需求,引导自闭症儿童用语言代替情绪表达。我在干预中依托的是孩子的生理、心理需求,促使“星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进而发展了语言能力。

四、给予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语文课上,我会特意给“星星”一些发言的机会,也让他试着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读得好便会用激励性的语言表扬他,他就会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每逢下课,我会发动班级孩子三五成群地围在“星星”身边,有的拉着他的手,和他玩“炒黄豆”的翻身游戏;有的则和他头顶头,玩“顶牛”比赛……采用多样的方式让“星星”融入到班集体中,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五、家校合作、为“融合”助力

作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们,他们最渴望的就是“融合”。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怀,让“来自星星的孩子”能融合进普通孩子的世界里。

我与“星星”的父母共同制定“融合”计划,分为短期、长期,校内、课外四个维度,保持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对孩子的治疗和康复树立“四心”:一要至始至终对孩子保持爱心,二要坚定能让孩子更快进步的信心,三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四要有百厌不烦的耐心。坚信“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科学的策略使融合教育初显成效,“星星”的各方面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语言发展上,星星掌握了表达自己愿望的方式,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智能发展上,星星在交往中能逐渐展开思考、运用记忆中的经验做出正确的应答,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所增强;在社会行为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上,“星星”在班集体中,频繁进行言语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发展自我意识,塑造良好的社会行为。

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宝贝。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坚持不懈,用满腔的爱帮助“星星”成长,让他们走出孤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