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作文教学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小议作文教学之我见

朱会萍

云南省泸西县泸源中学

作文教改,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如何使语文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采用“粗批略改重讲评”的方法进行教学,也还颇有效果。

每次作文命题,我总要尽量结合单元写作训练,至少拟出三道难度有别、文体不限的题目。此外,还允许学生自由命题写作。我认为,这样做既注重了“中间”,又照顾了“两头”,让人人都有“文”可作;既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可普遍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能力。比如,我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便拟了《上学路上》《灯光下》《星光下》三道文题,让学生择写。结果全班除4人自己命题写作外,每道题都有十来个人写,而且文章都普遍有质量。由于平素对文题有些考虑,并积累了一些资料和卡片,所以,完成命题环节还比较轻松,费时也不多。

作审题指导时,只重点讲述一道、估计大部分学生可能写的,即有中等难度的文题,其余文题只略作解说,或不作指导。最后,要求学生量力而为,择写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一道文题。完成这一环节,只需15-20分钟,几分钟之后,全班学生几乎都可以迅速进入“写作”状态,而且每道文题都有人写。这样全班作文,往往题材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技法也多有讲究,尤其是思想感情表达比较真实和自然,有时一班竟会出现十几篇佳作。比如,我曾拟了《雪花》《红霞朵朵》《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从别里科夫的“套子”说起》共四道文题,重点指导了《故乡,一个春天的早晨》。一位学生写这道题,内容是大年初一正逢雪后放晴,他与弟弟去自己曾经念书的小学玩儿,只见校舍破败不堪,几乎全是危房。而学校对门山坡上的祠堂却修葺一新。清晨,乡民们络绎不绝地去祠堂烧香拜佛。文章写出了一种独特而深沉的感受:不少乡民稍事富裕之后,总舍不得花钱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孩子念不念书也无所谓,却乐意大把大把花钱去求神拜佛。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忧虑!这篇文章选材立意都很好,只是表达比较粗糙,几经修改润色之后,我建议他投寄一张省报,结果很快就刊登了。

在完成以上两个环节时,如果老师操作较为顺利,调控比较得体,而且学生也能密切配合,那么,批改一班或两班这样的作文,虽说不一定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但起码可以避免单调和枯燥,至少不会感到劳累和痛苦。

作文批改最为吃劲,几乎为所有语文老师所叫苦不迭。尽管不少同行探索、总结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在实践中却很难推广和运用。有些学校规定,对学生作文可以批改一半查阅一半,老师的负担虽然减轻了,但效果并不佳。学生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文章交上去之后,总希望得到老师的恰切评断。如果老师看都不看,仅写一个“查”或“阅”字了之,又怎能了解情况,作出评断呢?显然,这是对学生艰辛劳动的漠视和不尊重。老师的批阅评点是很重要的,有时甚至是一字之师哩!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如果老师不看,那么,学生始终不得而知。况且大多数学生总认为自己的文章是写得很好的,所以才交上去,而事实上,缺点错误总是难免,不经老师或同学指出,只能蒙在鼓里。其结果常常造成两极分化:少部分基础较好,勤奋刻苦的学生文章越写越好;一部分基础较差又缺学习方法的学生就会越写越糟糕,即使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有长进。就连那大部分成绩中等的学生,也会认为反正交上去老师也不看的,于是便可能由惰性驱驶而随便写几句交差,或干脆不写,久而久之大都视作文为畏途。如果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文章都得精批细改,都得全面而准确地指出优劣得失,那也是既不可能又无必要的。

我对学生的作文历来是每篇都看,只是采用“粗批略改”的方法进行。一般是先将学生的作文拿来,迅速看一遍,然后凭最初的大概印象,或第一印象下一个简要的尾批,或给三两个眉批,多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有时也只画一些有特定含义的符号,如横线、箭头、问号等,多提示学生自己去推敲、修改。至于文中的明显病句、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等等,则随手改正或标示出来。这样,粗略批改一篇作文大致需要花5-12分钟。于是,除正常上课之外,利用一两天内零零碎碎的时间便可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批改完一班作文。

写作是一个人多方面能力和水平的综合反映,与思想觉悟,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语言技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说,凭感觉、凭印象,即全面而综合地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得失也是很有道理的。

问题在于这样操作仍然难免高耗低效。为了优化批改环节,我对新接手一个班的前面三、五次作文的批改要精细一些,到了第四、五学期,就让学生自行修改;最后完全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这时语文老师也就基本上从繁重而艰辛的作文批改中彻底解放出来了。

在批改过程中,我常常作一些摘录,为讲评准备材料。待全班作文批改完了之后,再用三、五个课时备一堂作文讲评课。讲评作为作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不可不精心设计。首先,选出三、五篇写得比较好的,再反复看一两遍,认真修改润色一番,准备到班上念。最多念两篇,其余只点名表扬,让同学们课后传阅。在班上念范文,要经常变换,决不老念一个,或那几个经常写得较好的同学的文章。有明显进步的,有时可念写得成功的一段,或念写得精彩的一两句,或分析用得好的一个词儿,以便普遍激发写作兴趣,全面调动写作积极性。然后,再选出几篇写得比较差的,每篇只摘抄一两句,最多摘抄一段,不点名,只用小黑板出示,或临时抄到黑板上,师生一起分析、查找毛病,推敲并修改。最后,从批阅记录中拟出几个要点,到班上讲评。这些要点,一般都是在批改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繁复而艰辛的工作,如果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