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筛查采血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新生儿筛查采血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周蕾王文明

周蕾王文明(通讯作者)(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646000)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新生儿筛查的采血成功率,探讨新生儿筛查采血技巧。方法将我科2011年6月——2011年12月出生的144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对两组采血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采血所需时间,一针采血成功率,血片合格率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改进后的采血方法具有提高护理质量的优点。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方法改进探讨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降低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是用快捷、简便、敏感的采血检测方法,对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两种对儿童危害严重的先天疾病进行筛查。在新生儿群体中进行筛查,及时发现危及儿童生命、生长发育、智力障碍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筛查采血方法看似简单,但事实上经常会遇到针刺后出血量少,标本量不足,导致重复采血或反复挤压,使新生儿局部皮肤淤血肿胀,家属难以接受,而且影响检验结果。为提高新生儿筛查一次性采血成功率,2011年6月——12月,我科对1442例新生儿筛查采血进行分组试验,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改进后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方法,不但提高了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及血片质量,而且减轻了婴儿痛苦,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科2011年6月——2011年12月144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改进组。两组新生儿均为足月新生儿,Apgar评分大于7分以上,采血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7天,喂奶次数最少为6次以上者,两组新生儿孕周、一般情况、体质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采血方法采血者均经过专业理论培训后进行新生儿足跟采血,采血前根据要求填写采血卡片及各项准备工作。改进组,①在新生儿沐浴后进行采血,沐浴时间在新生儿吃奶1-1.5小时后,室温26-28℃,水温38-42℃。沐浴后放在操作台上,脐部护理后穿好衣服,头肩部用特制软枕抬高45度,足跟下垂,用75%酒精消毒足跟外侧缘,待干。②自新生儿足外踝约0.3cm处做一垂线与足外缘脚底上缘约0.5cm处做一平行线,两线相交点即为穿刺点。③采血者左手将采血部位皮肤绷紧,右手持采血针,针头与皮肤呈10——20°斜刺进入,深度0.5-2mm,使血液自然流出,先拭去第一滴血,右手用专用滤纸片接触血滴,切勿触及足跟皮肤,使血自然渗透至滤纸背面,浸透并充满直径为8mm大小的3个血斑。对照组,新生儿沐浴后采用传统的平卧位,消毒和穿刺点同改进组,针头与皮肤呈90°垂直进入采血。

1.3判断标准一次成功标准:用专用采血针采血后,弃去第一滴血,然后让血液自然流出,让血液渗透滤纸正反两面,一次采3个血斑。血片质量:一级血片,血斑直径大于8Mm以上,各自独立。二级片,其中有血斑直径大于等于6Mm小于等于8mm。

2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在采血时间上有明显缩短,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片合格率明显提高,两组新生儿采血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通过采集足跟部血液的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减少因先天性疾病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及智力障碍。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血液多集中于躯干及内脏,四肢末梢血液较少,因此给采血造成一定困难。

结合我科实情,对新生儿采血进行改进,表现为:1.沐浴后采血,置室温26-28℃,水温38-42℃,双足放置于水中,沐浴5-10min,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四肢末梢,特别是足部血液,使足部血管扩张提高采血效果。2.头肩部用特制软枕抬高45度,呈头高脚低位,使心脏水平高于下肢,流入下肢的动脉血液增加,回心血量减少,下肢静脉血充盈,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量充足,易于采血。3.进针选择足外踝后缘,选择10-20°进针,进入0.5-2mm,刺破真皮,能有效提高采血成功率,因为真皮0.5-2.4mm内有微动脉支微静脉构成乳头下血管丛和真皮下血管丛,形成丰富吻合支。

改进后采血方法,不管是采血时间,还是采血成功率都得到明显的改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可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减少新生儿痛苦,预防医疗纠纷,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深得产妇,家属及医护人员的好评。

参考文献

[1]王艳.新生儿足浴和沐浴后采集足跟血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0,5(10):1327-1328.

[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

[3]刘婉如.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以预防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A):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