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的护理郭志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小儿腹泻的护理郭志华

郭志华

郭志华

(山西焦煤古交矿区总医院儿科030010)

【摘要】小儿腹泻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脱水严重,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所以小儿腹泻病的整体护理,增加了患儿的治愈率,促进小儿腹泻病的护理工作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儿腹泻;生理性腹泻;低血钾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2-0067-02

小儿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及多种病因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种疾病,死亡率很高,发病率以夏秋季最多见。它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居第2位[1]。发病以来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是腹泻导致的身体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紊乱,死亡率居第4位。随着医学的发展,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进展。

1.小儿腹泻的分类

1.1生理性腹泻

多地6个月以下的婴儿,其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即腹泻,每天大便多,甚至十几次,每次大便量不一定很多,没有特殊腥臭味,食欲好,不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逐渐转为正常。

1.2病理性腹泻

按病因分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感染性腹泻中80%都由病毒引起,还有20%由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和肠道外感染而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因素中包括饮食护理不当,过敏性腹泻,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气侯因素等引起[3]。

2.小儿腹泻的成因

小儿腹泻容易发生,究其自身原因,主要是小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的防御抗病能力差,故而在外来因素刺激或者机体内部功能发生变化时,容易直接或间接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3.护理

3.1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进行针对性的观察,认真查找病因,明确病因。

3.1.1消化道症状以腹泻为主,观察大便的次数、顔色、气味、性状并作详细记录。若大便多泡沫表示发酵;有腐败臭味表示蛋白质消化不良;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蛋花汤样,粘液多,有腥臭味;轮状病毒感染常发生于7~11月,大便为淡黄色或水样,粘液少,无臭味;沙门菌肠炎的为脓血便;菌性肠炎大便呈豆腐渣样,呈灰色。必要时留样本作大便培养。

3.1.1.1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及呕吐物、性状、气味,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1.1.2其它症状可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3.1.2全身症状以发热为主,病情严重者体温可达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燥不安,精神萎靡,瞌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等功能失调。

3.1.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1.3.1脱水情况。由于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分,摄入量要少,加之发热出汗增多,易引起脱水,首先注意观察排尿时间和量,随时报告医师,以便结合其它症状和体征,估计补液的量液体的性质,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早补充钾[4],然后观察皮肤的弹性、粘膜是否干燥,眼窝前面凹陷程度及四肢末梢循环以脱水程度及性质。对于脱水热患儿,及时擦干汗液,物理降温或应用退热剂,更换衣服,利于降温;对于静脉补液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过慢则脱水不易纠正;过快过多,则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呕吐患儿,输液期间应速度慢并侧卧,以防呕吐窒息。总之,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必须经常巡回观察,及时报告,随时调整。

3.1.3.2酸中毒的观察。脱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产生原因为大量碱性物质随粪便丢失,尿量减少,体内酸性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浑而快、唇樱红,呼吸有烂苹果味,应及时报告医生,并使用碱性药物纠正。但碱性药物不可渗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酸中毒纠正后,血浆稀释,钙离子浓度会降低,患儿可能会出现低钙惊厥,抽搐等,此时可以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

3.1.4观察患儿精神、意识状态,检查神经反射,防止低血钾发生。小儿萎靡、肌肉软弱无力,腹胀,血钾低于3.5mmol/L以下,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口音低钝,心电图表现停断下移,T波压低、平坦、双相、倒置,出现U波,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提示已出现低血钾。护士要随时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判断病情的变化。

3.2生活护理

3.2.1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勤消毒,注意气侯变化,夏季多通风。

3.2.2注意腹部保暖,做适量运动。

3.2.3做好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对环境每日消毒,器具要煮沸消毒。

3.2.4加强臀部护理,保持干燥清洁,勤换尿布。

3.2.5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疱。

3.3饮食护理

遵循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根据患儿病情适当调整饮食,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忌油腻,要定时定量,不单不偏。护士还可以建议适当运用一些食疗法,如苹果膳,炒小米熬粥等,起到“食养胜药治”的效果。

3.4用药护理

一般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溶液,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细菌感染者,病情未见好转,可考虑更换抗菌药物。中药在小儿腹泻中,运用疗效较好,但在护理用药时注意药的温度,以防烫伤,其次固定头手,小匙送药到口内,自然咽下,切勿捏鼻灌药以防窒息。

3.5心理护理,做好入院宣教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耐心细致、主动关怀的心理护理,是患儿及家长积极配合治疗的前提。如患儿烦燥、哭闹,及时说明病情,多讲解一些疾病的知识,提供一些听音乐等暗示、诱导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6中医护理

3.6.1推拿。治疗要适合儿童心理,尽可能保持安静,医务人员要和蔼可亲,使患儿轻松,有安全感,手法适当,不断分散患儿注意力,保证推治较长的时间。避免损伤皮肤,可将润滑剂涂于推拿部位,推拿后注意避风。

3.6.2中药灌肠。灌肠前护士必须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说明灌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以取得合作,灌肠时关好门窗,以防受凉,灌肠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直吹,注意腹部保暖。

3.6.3经皮给药。治疗前做好思想工作,促其积极配合,治疗前先调好治疗仪,电极放于人体后,不要随意切断电源,启动后不可出现短路。治疗时采取坐位或卧位,时间20min~30min,每日1~2次,专人守护,报警时及时检查电极,以防脱落而引发烫伤。体温过高患儿慎用此法,局部过敏者,停用后自行恢复。治疗后注意休息,防止受凉,调节饮食,避免感染。

3.7健康宣教

3.7.1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3.7.2教给家长及患儿要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以防再次经口感染。

3.7.3指导家长正确服用药物的方法及皮肤的预防及护理。

3.7.4嘱其家长给患儿增加营养,增强体质,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3.7.5讲解一些腹泻症状,及时就诊,不要滥用抗生素。

4.小结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根据其病因、症状、体征采用相应护理措施,小儿腹泻的治疗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瞿芬茹,瞿亚茹,王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伴脱水疗效观察[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2,13(6):285.

[2]涂执礼,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体会[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1,8(5):34.

[3]孙梅,小儿腹泻[J].辽宁医学杂志,2003,17(4):176—177.

[4]李英兰,金玉子,张玉兰.66例小儿腹泻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