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的组成与应用

/ 2

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的组成与应用

吴小松蒋磊龚波

吴小松蒋磊龚波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常州213002)

【关键词】PACS信息共享远程会诊组成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018-02

PACS指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以全数字化、无胶片方式采集、阅读、存储、管理、传输医学影像资料,实现影像资源共享,以满足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1]。为适应不断增长的人民医疗需求,均衡医疗资源的分布,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我院与武进区基层医院建立了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武进区基层医院和我院影像资源的共享,优化了医学影像资源的配置,上级医院医学影像专家可以在千里之外,观看通过通讯网络传来的影像资料,从而为基层医院提供诊断服务,形成真正意义的远程放射学。

1.系统概述

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系统是建立在我院RIS和PACS基础构架上的大型综合性共享系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重建,实现远距离的图像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处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着眼于全局,设计思想理念先进,通过本系统,使用者可以很方便、清楚地了解到每家医院影像科医师在何地、何时、完成了何检查,使整个工作明晰、准确而有力度。同时利用网络信息流取代物质流,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无胶片化图像浏览,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整合了原来RIS/PACS的所有功能,各个医院影像科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系统管理、浏览每个病人的基本信息、检查信息、检查图像、诊断报告。通过与HIS以及其他网络紧密结合,各医院临床科室医生也可以方便调阅病人检查图像和检查报告,从而为病人提供优质诊疗。

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是一个把我区各医院所有影像科医疗、管理、教学、科研融为一体的大型的综合性共享系统,为医院影像科医生、技师、护士构架了一个大型网络平台,对提高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各科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保证医疗质量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是各医院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2]。

2.系统体系结构、工作流程

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采用三层体系架构:最内层是数据层,各基层医院均有自己的服务器,服务器运行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与系统有关的信息,所有本地影像资料都保存在各医院本地服务器中。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保存会诊、教学等典型病例资料,该服务器由双机集群两台服务器构成一个松散耦合环境,提供应用、数据及计算资源,同时提供容错的故障恢复能力,具有非常高的数据可用性,并且易于管理和进行系统维护,采用多种冗余技术,避免CPU意外故障导致系统崩溃,利用磁盘镜像和RAID技术可以保证单个硬盘的失败不会影响整个系统数据的可靠性。中间层是系统应用层,系统的所有业务逻辑都在中间层实现,所有来自外部的接入都连接到应用服务器,按照系统设定的规则访问数据库。最外层是客户层,这层主要处理信息的输入、结果的显示和业务流程的控制。客户层与本系统数据库以及我院HIS数据库的交互都通过系统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这样不仅保证了安全性,也节约了服务器端资源。系统拓扑如图1所示(图附后)。

系统拓扑结构图数据库服务器独立,对它的访问通过各自的应用服务器,数据访问的权限和业务逻辑由应用服务器决定,保证了数据访问的安全、高效;对影像资料的访问也通过应用服务器,客户端无法直接访问影像资料,这样就保证了影像资料的安全性。

各基层医院医师在完成对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后,登录远程医疗系统客户端,向服务器系统端提请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申请,同时也可指定相应专家,并上传采集到的患者图像与相关信息,服务器收到申请后将根据申请者指定的相应客户端,提示相应医师进行诊断协助,该医师在计算机终端上完成浏览图像、做出诊断,必要时可通过实时视频与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或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全面的掌握患者症状,输入协助诊断意见,系统自动将报告返回该医院客户端,由当地医生参照报告,为病人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治。若需要进一步检查,则由检查地医生通过系统的“绿色通道”帮助患者进行网上预约,检查完毕后将信息回传,实现双方信息完全共享,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放射学。上述各种客户端、诊断工作站都带有胶片打印工能,可以在激光相机上输出胶片,既满足了患者转诊的实际需要,也实现了对历史胶片的硬拷贝。

3.系统价值

武进区基层医院放射科全部实现全数字化诊断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使更多医生网络化协同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优化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差错,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增加病人流量,提高基层医院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卫生系统基层医院放射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提供远程会诊功能,提高医院会诊能力,扩大知名度,武进区基层医院的影像诊断报告将通过远程诊断中心由武进人民医院影像科资深医师进行审阅,全新的互交式阅片方式,更好的帮助基层医生进行诊断,节省人力物力,降低误诊、漏诊率。规范诊断报告,打印出统一格式,图文并茂的报告,便于生成电子病历,为患者提供查询服务,增加对用户的影响力。

基层医院需要开展影像深入检查,将通过远程诊断中心网络系统进行及时预约、申请、患者报告和影像将通过诊断中心进行实时数字化传递和网络化的存储,方便基层医院对送诊患者进一步诊治信息的了解,多种无失真的原始图像如US、CT、MRI、DR、DSA等图像可以直接参考对比,并进行相应图像处理,从而有效共享患者的诊疗信息,同时通过与周围医院联合,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方便患者进一步治疗[3]。

节省成本减少胶片和相关费用,如化学药品费用,处理和保养费用,存储费用,摆放费用,人工费用,查阅费用,送片费用等。共享输出设备,节省设备投资,比如激光相机,DICOM相机等[4]。减少/消除重复工作。数字化、高效的“云”存储方式,大大节约基层医院及我院的影像资料管理难题,永久性保存患者影像病例资料到远程诊断网络中心服务器,这样将大大节约存储空间和提高存储管理效率,实现资料统计的自动化,对于科研分析有重大意义,方便开展后期临床应用和影像人才、教学培养任务[5]。

对于基层医院的患者可以减少住院时间、获得更快的诊断和治疗服务,能够方便快速地得到远程专家的服务,可以降低就医费用。

4.系统应用总结

根据实际应用的效果,应用该系统后,武进区基层医院影像检查能力、阅片准确率和效率明显提高,减少了重复检查,并且没有出现影像资料丢失现象。

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带来的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影像科完成各项检查的时间缩短,患者从登记、收费、记账、完成检查、拿到由上级医院医师审核过得报告不超过一小时,统一、规范的图文报告格式,促进医院规范化诊疗,有助于发展和谐的医患关系,检查报告电脑化,档案资料充分运用,影像处理与测量,提高了各种设备、仪器的效能;通过区域PACS医学影像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各医院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提高诊治水平,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6]。

图一

参考文献

[1]黎伟强.PACS建设前期值得重视的问题[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111):66-67.

[2]郭京海,欧阳亚雄.浅谈医院数字化建设[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410-412.

[3]李清福,周汛,陈实.地市级医院PACS建设[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4):313-315.

[4]田国栋,武桂英,陶海琦,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PACS建设成本与效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297):5-7.

[5]王秋良,于宏伟.PACS在医学影像科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105-106.

[6]刘连伟,张克镛.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16):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