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临床诊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临床诊治分析

洪云霞

洪云霞

(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民医院1624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结合临床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40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好转。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治愈较困难,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结合饮食治疗和适当休息。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167-02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指以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最终发展成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全部经常规和临床病例确诊。其中男36例,女4例,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62岁,平均42岁。所有患者中,病程最短为3年,最长为10年,平均3.7年。

1.2方法

1.2.1控制蛋白摄入蛋白质摄入量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调整:GFR为10~20ml/min者,每日蛋白摄入量为0.6/kg;大于20m1/min者,可加5g;小于5ml/min者,每日约20g。其中60%以上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同时适当辅以开同或肾必需氨基酸,以补充体内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满足机体的基本能量需求,防止负氮平衡。肾功能正常者可略放宽蛋白摄入量,但不宜大于1.0g/(kg.d),以免加重肾小球的高滤过及肾小球硬化。

1.2.2积极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导致肾小球进行性损害,故应积极控制高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降低全身性高血压的同时,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减少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硬化,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应用中应注意防止高钾血症,有肾功能不全者如血肌酐大于350μmol/L则不宜用此类药物。钙离子拮抗药可以减少氧消耗,抗血小板聚集,通过细胞膜效应减少钙离子在间质沉积和细胞膜过度氧化,以达到减轻肾脏损伤及稳定肾功能的作用。常选用长效钙拮抗药。β受体阻滞剂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肾素作用。虽然该类药物能降低心输出量,但不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不全时应调整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利尿药对有明显水钠潴留或使用ACEI者可加用利尿药,以加强降压效果,但应注意电解质紊乱、高凝状态出现和高脂血症加重。

1.2.3抗凝血药和血小板解聚药物大剂量双嘧达莫(300~400mg/d)、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d)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目前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对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有延缓肾功能衰退的作用。

1.2.4其他避免感染、劳累等加重病情的因素。慎用或不用肾毒性和诱发肾损伤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对该病使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的问题,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一般不主张应用。

2结果

经过对症治疗后,4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效显著17例,良好19例,一般4例。

3讨论

慢性肾炎的病因大多不明,仅有少部分患者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迁延1年以上所致,大部分与急性肾炎无关,而是其病理类型决定了病情的迁延发展,起病即属慢性肾炎。病理分类上包括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肾炎通常起病缓慢,临床上以水肿(或高血压)为首现症状,但必有尿成分异常(蛋白尿及血尿),后期出现贫血及肾功能减退。部分患者仅有长期持续尿异常。由于肾功能逐年减退,出现高血压及贫血才能明确诊断。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轻者眼睑及面部或下肢踝部出现水肿,重者则全身水肿或伴有浆膜腔积液,呈现肾病综合征。少数患者始终无水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程度差异甚大,轻者仅140~160/90~100mmHg,重者可达到或超过200/110mmHg。持续高血压的程度与预后有密切关系,有的患者血压显著增高,出现头胀、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持续高血压数年之后可使心肌肥厚,心律失常,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闻收缩期杂音。患者感到心悸、气短,活动后明显,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实验室检查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在1~3g/24h,伴有轻度至中度的血尿,血尿为肾小球性血尿,尚可出现肉眼血尿。水肿期间尿量减少,无水肿者尿量多数正常。肾功能明显减退,浓缩功能障碍者常有夜尿及多尿。尿比重不超过1.020,尿渗透浓度低于550mOsm/(kg·H2O)

肾功能不全为慢性进行性损害,患者早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进展速度与病理类型有关,也与治疗情况和加速病情发展的许多因素(如感染、劳累、血压增高)有关。疾病早期患者可有轻度贫血,可能与水肿导致血液稀释有关。如患者有中度以上贫血,多数与肾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表明肾单位损坏及肾功能障碍已较严重。慢性肾小球肾炎末期(硬化性、萎缩性肾小球肾炎)则出现严重贫血。其贫血多属正细胞、正色素型。

如果患者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1年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在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后,临床上可诊断为慢性肾炎。慢性肾炎的治疗以延缓肾功能的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99.

[2]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7.

[3]叶任高.肾脏病诊治精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