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歌曲的处理与表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声乐演唱中歌曲的处理与表现研究

袁永忠

袁永忠

[摘要]声乐演唱作为用音乐来表达人情感的直接表现形式之一,具有强大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声乐演唱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进行歌曲演唱,更应该是演唱者在对歌曲的理解基础上,用自己的歌声对歌曲进行再创作,因此对于歌曲的处理和表现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歌曲的处理和表现主要有熟悉歌曲、分析和掌握歌曲以及在舞台上对歌曲的具体表现等环节。

[关键词]声乐演唱歌曲处理表现

一、熟悉和了解歌曲

要想在声乐演唱中取得很好的演唱效果,必须要熟悉和了解歌曲,这是唱好它的基本前提,没有对演唱歌曲进行熟悉和了解是不可能正确的表现出歌曲的风格和思想情感。在拿到演唱的歌曲后,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好对歌曲的熟悉和了解:

(一)熟悉歌曲的歌词

歌曲和乐曲最大的区别就是歌曲有歌词,歌词是歌曲内容的具体表现,语言具有明显的具体体现,字句有抑、扬、顿、挫的声调。根据歌曲的歌词所描述的内容、情境进行朗诵,让无声的歌词语言转化为生动有声语言,帮助演唱者正确掌握语感与语言动态美,充分体会语言在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要运用歌曲准确吐字咬字特点与规律指导、纠正演唱者的读音。碰到有疑点和难点的字词,要查阅相关的资料和字典,准确的掌握歌词的意思,不能含糊其词。吐字咬字出现错误,会影响对歌曲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影响观众对演唱歌曲的理解,减弱演唱者演唱歌曲的感染力。练习朗诵歌词,为语言和音乐结合、形式和内容统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唱熟歌曲的曲调

唱准曲调的谱子与音准的节奏能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节奏是歌曲曲调的核心、要素,是乐感的骨干。有些歌曲从开始到结尾是同一种节奏,而某些歌曲因为内容表现和音乐的需求,节奏比较复杂,而且变化非常丰富,因此需要演唱者通过反复的唱准、唱熟,准确的掌握歌曲的转调或者旋律的升降号,遵循歌曲旋律节奏的律动,把歌曲的思想和歌词的意思结合,增加对演唱歌曲乐感的理解,主要有旋律感、音韵感、节奏感、音准感等,将歌曲唱得恰当、准确。

(三)合理安排好气口

换气是歌曲演唱的关键环节之一,能够正确的表达感情,人们在不同情绪下讲话气息不同,换气也不同。在演唱者演唱歌曲中,许多歌曲旋律和歌词句子基本上一致,很容易被掌握,但是有些时候,一些歌曲尤其是外文翻译的歌曲,旋律有时和句子气口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往往句子气口会出现不一致的问题,在演唱者演唱起来比较别扭、困难,很容易出现破句或者换不过气的问题。因为外文和中文的句法不同,歌曲原本歌词和旋律是一致的,但是经过翻译后,因为句子变化,倒装句出现的比较多,导致气口和原本旋律出现不一致,因此在演唱时需要充分的重视,了解歌曲存在的特点,根据不同歌曲的内容、风格、情绪实现对乐句的划分,正确合理的安排好歌词语句的气口,选择合理的换气法,尽量不损坏歌曲乐句完整性,准确流畅的表现歌曲意境。

二、分析和掌握歌曲

(一)准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演唱者在演唱歌曲前,要先准确掌握歌曲的速度,歌曲的速度如果选择不合适会影响演唱者对歌曲的表达。歌曲的速度快慢主要依据是歌曲的作曲家对歌曲标示的歌曲速度术语。通常情况下,快板适用于比较欢快或者舞蹈节奏的歌曲主题,行板则适用于用来表现比较抒情优美的歌曲主题,慢板对于表现悲壮或者庄重的歌曲形象。因为不同歌曲作曲家对于同一速度的标记理解不同,因此同一个歌曲标记,由于歌曲表现内容不同,在演唱者演唱时会有很大的不同。演唱者应该通过速度标记来理解歌曲作曲家内心感受与表现得歌曲内容,对于那些未标记的歌曲,要参照歌曲的歌词内容与旋律特点来正确掌握歌曲作曲家想表达的思想情感,根据歌曲旋律律动确定合适的速度。

(二)注意歌曲的调式调性与旋律特征

调式调性对于歌曲的情绪表达非常的关键,因此要注重歌曲的调式调性。通常情况下,小调式歌曲一般来表现忧伤、暗淡、悲哀或者柔和的情绪,大调式歌曲一般来表现明朗、自信、喜悦或者雄壮的情绪。因此要恰当的表现歌曲内容和思想情感,了解明白歌曲的调式调性,分析歌曲。一些篇幅比较长的声乐歌曲,会出现转调的情况,会因为内容或者表现的需要,让歌曲在情绪上有对比,领会歌曲作曲家的创造意图,准确的把握歌曲风格。歌曲的表现力存在就是因为歌曲存在高亢激越而舒展委婉的旋律。歌曲旋律线通常有上行、平行、下行几种,上行旋律线通常表现高涨、激动情绪,演唱时用渐强声音来表现平行旋律线出现在起伏旋律之前,演唱时可以轻微渐强,带出后面比较强大的渐强;下行旋律线通常表现为松弛、缓和情绪,通常用渐稳定、渐弱的声音来演唱。通过上行、平行、下行旋律线的结合,歌声上行渐强、下行渐弱表现出弹性、流动的旋律,旋律性分类以歌曲的总趋势为主,要对歌曲进行全面分析和完整理解,不能简单的进行处理,否则会使歌曲演唱缺乏生动性与表现力。

(三)把握歌曲的节奏与高潮

节奏是歌曲乐感的核心。因此在掌握歌曲节奏时,要准确稳定,而且还要充满活力和动感,正确的了解各种拍子的节奏,拍子后面都蕴藏着音乐律动,只有正确掌握歌曲的拍子,体会歌曲音乐流动。歌曲表现手段,要注意歌曲中的强弱对比,歌曲中强力度演唱通常是为了更好表达激越感情或者增强语气,因此需要更加注意气息支持与运用,做好声带闭合;弱音演唱时自然的、放松的,需要做合适的控制才能准确的实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用中音来进行演唱,强力度演唱要针对弱力度来对比,强弱交替是歌曲表现主要方式之一。在演唱速度比较快、慢的歌曲时,要掌握合理的律动和节奏感,正确的进行表达。高潮作为歌曲中情感表达最为激烈的部分,通常在旋律音比较高或者力度比较强的的地方,对于表现歌曲的思想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正确的把握歌曲的高潮。

(四)掌握好歌曲的内容与风格

每一首歌曲都蕴藏着独特的思想和情趣,反映着歌曲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因为创作者周围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处世方式和性格特点的不同,在进行处理歌曲题材、表现技巧和方法运用的存在差异,歌曲创作者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歌曲风格。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要尽量了解歌曲创作者的生平、民族、时代等背景知识,透过歌曲的歌唱去了解歌曲的内在本质。正确的领会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加容易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歌曲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的影响性就是歌曲的民族性。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形成民族特有的特征,各个民族的独有生活环境、民俗风土人情等,从而形成独特的歌曲风格。比如各个民族的民歌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语言和旋律上很容易进行区分。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要运用合适的声乐技巧与表现方法准确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风格,如果没有很好的进行把握,无法正确体现不同歌曲的特点与风格及创作者的创造意图和思想情感,是不会具备强大的感染力。

三、演唱者对歌曲演唱的表现

(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演唱技巧

如果演唱者的声音状态不够稳定,演唱技巧没有成熟就演唱歌曲,在演唱时会患得患失,担心无法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高、低音,思想无法集中在歌曲的演唱上,演唱的效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使歌曲的表现不够完整,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演唱者要要具备扎实的演唱基本功,掌握高超的演唱技巧,科学的运用演唱技法,尽情的进行演唱。当熟练的演唱技巧逐渐成为演唱者的本能和习惯,这样演唱者在演唱时就能得心应手,不用再患得患失。正确的发声技法,准确的把气息、高低音、共鸣等融入歌曲,从而完美的体现歌曲的演唱效果。

(二)对歌曲做好演唱艺术处理

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根据已有的是音乐知识基础和技巧,正确的了解和掌握歌曲的相关信息,熟练的掌握歌曲的歌词,注意对歌曲的咬字吐字进行适当的处理,歌曲风格的不同,其咬字吐字也不同。而且歌曲的歌词都有一定的韵律,在演唱之前,要对歌曲的型腔与抑扬顿挫仔细的研究,科学的安排歌曲强弱变化,把握歌曲的起伏。同时把握歌曲的节奏,培养良好的乐感,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意境,要正确的把握各种声音与音色变化,根据不同歌曲的特点与风格对歌曲进行演唱艺术处理。

(三)进入演唱角色

歌曲演唱要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必须要使演唱者自己进入到歌曲的角色。只有准确的进入歌曲的演唱角色,把握歌曲的感情基调,正确的领会歌曲的创作意图。优秀的歌曲演唱者要准确的表现歌曲艺术意境,经过演唱者的再创造,挖掘歌曲潜在的内涵。在熟悉歌曲后,进行演唱时根据语言特点、情感需要,深刻的体会歌曲的创作意图,适当的增加一些旋律、音,用作装饰音、倚音、滑音、颤音等,使歌曲演唱起来更加的自然和动人,更具韵味与美感。在有些时候,因为演唱者的紧张,使得演唱时声带发音不够准确,无法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意境;也有因为过分的投入,心情过于迫切,适得其反,表现意图不明确,没有考虑如何正确的表现歌曲,太想表现自己,结果没有正确的表现歌曲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四)表现出真情实感

歌曲演唱的灵魂就是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与意境。因此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情感要是最为重要,演唱者要感动观众,首先要感动自己,需要投入充分的真情实感,注重个人的情感升华,以情带感;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达到忘我境界,产生动人的完美艺术效果,让观众产生共鸣,从而实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注:

[1]郭超.浅论歌曲的处理与表现[J].大舞台,2010(11).

[2]周箴石.歌曲的处理与表现[J].齐鲁艺苑,2001(3).

[3]阿娜.浅谈歌唱中歌曲的处理与表现[J].林区教学,2010(5).

[4]苏高丽.浅谈歌曲的处理与表现[J].阴山学刊,2003,16(4).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邮编:417000

(责任编辑董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