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与其常见伪品的鉴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天麻与其常见伪品的鉴别

周国强

周国强(江苏省吴江市中医医院215221)

天麻为常用的名贵中药,原名赤箭,始载《神农本草经》,宋代《开宝本草》始收载天麻之名。明代《本草纲目》中将二者合并称“天麻赤箭”。别名明天麻,还有神草(吴普本草)、独摇芝(抱扑子)、定风草(药性论)、合离草、离母(图经本草)之称。日本人称之为鬼箭杆、盗人脚等。由于其价格昂贵,又是人们日常药膳保健的常用品,常发现伪品。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特将天麻及其伪品的性状鉴别简要介绍一下。

1正品天麻的性状

天麻来源于兰科多年生寄生草本食菌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弯曲,长6-12cm,直径2-6cm。上端有的具有红黄色的牙或残茎,习称“鹦哥嘴”,下端有凹陷成圆盘状的疤痕,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具皱纹及点状横环纹,质坚实,半透明,不易折断,断面平坦,淡黄白色或淡棕色,角质状,气特异,味甘。品质以色黄白、半透明、肥大、坚实者为上品。

正品天麻的主要鉴别特征:

1.1(野生冬麻)顶端有的有“鹦哥嘴”或称“红小辫”,下端有圆盘状的疤痕。

1.2全体有密环菌寄生的点状横环纹。

1.3有溏鸡屎样的特异臭气。

1.4蒸、煮后嚼之脆响而不溶烂。

昭通天麻通常呈长椭圆形,扁缩而略弯曲,长4~10厘米,宽2~6厘米,厚1~3厘米。一端稍粗,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俗称“鹦哥嘴”,有的为开花后残留的茎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俗称“肚脐眼”。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可见数圆点状的退化须根痕组成的横纹、麻点皱纹和轮节。质坚实,半透明,不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状,有光泽,嚼之发脆有粘性。

2伪品天麻的性状

2.1马铃薯来源于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别名土豆。长椭圆形,压扁状,两端钝圆,周身光滑有粉性,表面无沟纹及皱纹,质较软,断面无光泽和角质状,鹦哥嘴及点状环痕均为人工捏造,干后产生细裂纹,咬之不脆,水浸变软,切片无伸缩性和粘液。味淡且甜。遇稀碘液呈黄色。显微镜下,双韧式维管束,髓明显,有砂晶,糊化的淀粉粒。

2.2大丽菊来源于菊科大丽菊的根。块根扁缩,纺缍形,象牙白色,上端有茎痕,表面可见明显的纤维断头,有细小的平行纹理,质坚硬,体轻,中有木心或中空,体轻,味淡微甜,嚼之粘牙。遇稀碘液呈黄色。显微镜下可见草酸钙针晶,外韧型维管束,薄壁细胞含有多糖颗粒、不含淀粉。

2.3紫茉莉来源于紫茉莉科紫茉莉的根,别名胭脂花。根呈长圆锥形,顶端常具有茎痕,末端有刀削痕,有纵沟及星点状下陷或小洞状的须根痕。表面黄白色,具纵纹,断面有纤维状断头,有白点状同心环数层,角质状木化。气微、味淡、有刺喉感。遇稀碘液呈蓝色。显微镜下可见三生维管束呈同心环排列,针晶较长,淀粉粒常糊化。

2.4芭蕉芋来源于芭蕉科植物芭蕉的根茎。椭圆形,略扁,近似天麻,但其顶端有红棕色茎基,灰棕或灰黄色,表面较粗糙,具有环节,但节上无点状退化的须根痕。半透明,质坚硬,表面可见微突起而不连续的须根痕。

2.5羽裂蟹甲草来源于菊科植物双舌蟹甲草的干燥块茎,别名羊角天麻。长椭圆形,略扁而弯曲,顶端有茎基残留,两端略尖,表面灰棕色,环节明显,有不规则纵沟纹和皱纹,可见疣状须根痕,一端有残留茎基,略下凹,圆形。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灰黄白色,半角质样。气微,味微甜。

2.6芋头来源于天南星科芋的块茎。椭圆形或纺锤形,呈压扁状,外具纤维状毛,有纵沟及皱褶,顶端有芽苞残基,下端有棕色的圆形疤痕,断面粉白色,微甜有麻舌感。显微镜下有周木式维管束散在,有针晶和淀粉粒。

2.7黄精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别名老虎姜。呈结节状圆柱形,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全体有细皱纹及稍隆起的环节,地上茎痕呈圆盘状,俗称鸡眼,其上布有许多小麻点,味甜,嚼之有粘性。显微镜下有周木式维管束散在,有针晶。

2.8天花粉来源于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块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纺缍形,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一端有茎基残留或扎成短嘴状。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纵切面有黄色筋脉条纹。无臭,味微苦。显微镜下木栓层内侧有断续排列的石细胞环,富含淀粉粒。

2.9商陆来源于商陆科商陆的干燥根,别名山萝卜。纺缍形或圆柱形,表面有横白突起皮孔,顶端常有茎基残留或两端均为切面痕,断面可见同心环状层纹,外表可见须根痕,味淡,麻舌。显微镜下可见三生维管束数环排列,有针晶,木纤维,淀粉粒。

2.10大九股牛来源于漆树科植物羊角天麻的根茎,别名羊角。多呈纺缍形,一端常扭曲成羊角状。表面有须根痕及线样横环纹,顶端有残茎基,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略似用质状。气微,味微苦。显微镜下淀粉粒众多,单粒或复粒,可见草酸钙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