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王玮郑民

王玮郑民通讯作者

广西桂林市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目的:分析管状胃代食管手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管状胃组(An=56)和全胃代食管组(Bn=53)患者在术中吻合口位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减压量、术后胃肠减压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7.14%(4/56),低于B组的20.75%(11/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无术后胸胃综合征,B组的发生率为9.43%(5/53);A组术后1个月的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FEV1.0%)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较全胃代食管术可降低术后反流、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小,且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关键词】食管癌;管状胃;全胃代食管;手术;术后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85-02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食管切除术术后,胃是最好的重建上消化道的替代器官,传统方法采用全胃代食管,术后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管状胃组(An=56)和全胃代食管组(Bn=53)患者在术中、术后等临床指标的差异,以评估管状胃代食管术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标准:经病史采集、影像学、纤维胃镜检查(包括术前组织活检)确诊食管癌,分期采用TNM分期法,无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资料完整;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及家属同意采集标本及检查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34例;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45.4±5.6)岁。I期8例,IIA期62例,IIB期18例,III期21例。手术分组:A组(n=56)和B组(n=53)。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1.2手术方法

B组患者行全胃代食管手术,将胃充分游离后将其与食管端吻合;A组患者行Ivor-levis管状胃代食管手术,自幽门上2-3cm处开始,使用美国强生公司CHD圆形切割缝合器,沿小弯与大弯平行切开直至胃底制成胃内径3-4cm的顺行窄管状胃2,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管状胃胸顶吻合,不附加幽门成形术。2组患者均未行幽门成形术。

1.3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手术吻合口位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2)术后胃肠减压量、胃肠减压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胸腔引流量;(3)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胸腔感染、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胃排空障碍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4)术后1月复查肺功能:MVV%,FEV1.0%、VC%。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减压量、胃肠减压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术后吻合口瘘、胸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狭窄及胃排空障碍等术后并发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7.14%低于B组的20.75%及管状胃胸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月复查MVV%、FEV1.0%及VC%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4。

3讨论

食管癌根治术仍是目前食管癌治疗的最佳方法,但因其病变位置解剖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患者术后存在不同类型的手术并发症,如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成为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2,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与手术的重建方式密切相关3。

在食管癌根治术中,胃是最常用的代食管器官,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术后,留置于胸膜腔内的胃扩张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4。尽管有研究表明可采用胸内胃折叠成管状或是胃大弯带蒂翻转逆行代食管,但总体效果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意义不大5。而术中采用管状胃代替食管进行上消化道重建,则更接近生理解剖特点6。术中管状胃位于后纵隔,胃体无法扩张,占据胸腔内容积小,肺扩张不易受压,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小7。

管状胃直径与正常食管相近,重建后相当于正常的食管通道,避免了胃潴留引起的胸胃综合征,而在胃成形过程中,管状胃多余胃组织被切除,胃酸分泌相对减少,则可预防或降低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8,9。本组研究结果也显示,管状胃组4例(7.14%)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而全胃组则11例(20.75%)发生,管状胃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胃组,与文献报道相符;管状胃组术后1月MVV%、FEV1.0%及VC%均明显高于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管状胃代食管术后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较小,患者呼吸功能可较快恢复。

4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治疗食管癌可减少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加快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东,杨康,廖克龙,等.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2):1162.

[2]冯维中,李泽亚.管状胃重建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2):1189.

[3]MengMBZaorskyNGJiangC,etal..Radiotherapyandchemotherapyareassociatedwithimprovedoutcomesoversurgeryandchemotherapyinthemanagementoflimited-stagesmallcellesophagealcarcinoma[J].RadiotherOncol,2013,106(3):317-322.

[4]车嘉铭,项捷,陈凯,等.管状胃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17(2):95.

[5]吴庆琛.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的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5):3.

[6]朱勇军,达嘎.食管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现状[J].实用癌症杂志,2008,23(3):327.

[7]李勇,王化勇,王雷,等.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比较[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8):743-745.

[8]ChengZ,QingCW,PengYH,etal.Impactofthemethodofreconstructionafteroncologicesophagectomyonqualityoflifeaprospective,randomisedstudy[J].EurJCardiothoracSurg,2011,39(1):109.

[9]DeGiacomoT1,TrentinoPVenutaF,etal.Surgicaltreatmentofesophagealcarcinomawithcurativeintent:analysisofasinglecenterexperience[J].JCardiothoracSurg,2013,19(8):52.

基金项目:

本课题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管状胃代食管术后管状胸胃功能的临床研究》支持,课题编号:Z2012411.

作者简介:

王玮,心胸外科主治医师,长期从事心胸外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

郑民*,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心胸外科疾病的诊疗和研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