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孙宾娟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探究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头孢菌素作为检测样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得出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结果:NaOH溶液2.0mol/L,KMnO4溶液6.0×10-4mol/L以及吖啶橙溶液6.0×10-4mol/L,在70r/min的流速和-800V负高压的条件下,检测20mg左右质量浓度的CRO,所得到的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最高。结论: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选择合适浓度的反应介质、氧化剂以及检测溶液,合理控制流速和负高压,能够获得最高的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能够对药物的药效予以准确的评估,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发光分析;药物检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R9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252-02

药物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起到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患者的尽快恢复[1]。目前,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其直接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加强对药物的安全检测十分重要,通过对药物稳定性、利用度和安全性的检测,并予以定量、定性分析,进而对药物的药效予以准确的评估。相比于液相、气相色谱、紫外可见光法以及质谱等检测方法,发光分析显然更能满足药物检测的需求,其操作简单、便捷,相关仪器、设备低廉,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高,适用于药物检测当中。本研究围绕药物检测展开讨论,分析发光分析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头孢菌素(Ceftriaxone,CRO)作为检测样品,使用智能化学发光数字记录仪和智能流动注射进样器进行检测。吖啶橙0.15g(1.0×10-2mol/L),加入二次蒸馏水中溶解,定容后进行逐级稀释,获得所需的浓度。头孢菌素0.25g,加入水中溶解,定容后经4℃环境中保存,进行逐级稀释。使用KMnO4溶液(1.0×10-2mol/L)和NaOH(2.0mol/L)进行检测。

1.2方法

行反相流动注射法进行试验操作,先将CRO溶液插入管线中。选择正确的进样方式后,分别在三条管线中加入KMnO4溶液(6.0×10-4mol/L)、NaOH(2.0mol/L)以及吖啶橙溶液(5.4×10-4mol/L),开动蠕动泵后开始使用智能化学发光数字记录仪进行发光强度的记录。CRO、KMnO4溶液、NaOH溶液以及吖啶橙溶液经逃样阀排出废液后进入流通池,再度排出废液。使用光电倍增管,在负高压下,通过放大器来观粗记录仪所记录的发光数据,以上即为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2]。

2.结果

2.1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分析

根据KMnO4-吖啶橙-NaOH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进行分析,化学发光强度由0达到峰值需要1.5s左右,而化学发光强度发由峰值降低至10%峰值需要6.0s,在快速化学发光反应当中,进样开始后记录峰高。停止进样则选择在记录笔到达最高点时,然后根据走纸速度(v)和纸长(s),计算时间t=s/t。

2.2反应介质

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需要采用NaOH、KOH、NH3和NH4CI等作为反应介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发光强度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当NaOH作为反应介质时,KMnO4-吖啶橙化学发光明显,发光强度与NaOH浓度呈正比,NaOH浓度超过2.0mol/L时,KMnO4-吖啶橙化学发光强度开始逐渐趋于平稳。因此,最佳浓度的反应介质为2.0mol/LNaOH。

2.3高锰酸钾和吖啶橙

在化学发光反应体系下,药物检测的灵敏度及检测的线性范围都会受到氧化剂的影响。该试验中,不同不放过浓度的KMnO4溶液,其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会随着KMnO4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KMnO4溶液浓度≤6.0×10-4mol/L时,KMnO4溶液和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的变化呈现正相关,最高值即为KMnO4溶液浓度=6.0×10-4mol/L时的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但是当KMnO4溶液浓度>6.0×10-4mol/L,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的变化趋于稳态,并存在下降的情况。另外在该试验中,吖啶橙的浓度同样也会影响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当吖啶橙溶液浓度=6.0×10-4mol/L,化学发光强度最高。由此可见,因此,高锰酸钾和吖啶橙最佳的浓度均为6.0×10-4mol/L[3]。

2.4流速和负高压

当流速≤70r/min时,流速越高,化学发光强度越大,即70r/min为最佳流速;负高压与化学发光强度越大呈正相关,最佳负高压为-800V。

2.5线性范围、精密度及检出限

根据KMnO4-吖啶橙-NaOH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进行分析,CRO质量浓度≤20mg内,相对标准偏差<3.1%,检出限为8μg/L。

3.讨论

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能够更加准确进行药效的评估,分析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以及所产生的毒副作用。根据药物检测结果,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在药物检测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以提升药物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操作的便捷性及检测的经济性。在药物检测分析当中,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并在临床应用当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对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的自动化程度要求有着更高的要求,消除发光检测过程所受到的干扰因素,进一步提升发光体系的灵敏度,以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以更好的满足检出和实验要求,这是当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需要改进和提升的地方,进可能缩小与实验要求之间的差距。为了提升发光检测的灵敏度,使用增敏剂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发光检测体系,扩大其应用范围,实现发光检测体系的优化[4]。

新的发光试剂和发光体系将会在未来几年内得以开发和应用,其应用效能检测器灵敏度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基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与其他检测和分析方法联合应用,充分满足药物检测的需求,在相关领域当中得以普及应用。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并根据化学发光反应动力学分析,选择2.0mol/LNaOH作为反应介质,加入6.0×10-4mol/LKMnO4溶液和6.0×10-4mol/L吖啶橙溶液,流速为70r/min、负高压为-800V,CRO质量浓度≤20mg内,相对标准偏差<3.1%,检出限为8μg/L,满足以上条件,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为最高,药物检测结果最为准确,可将其作为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参数标准。

综上所述,在药物检测中,发光分析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选择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检测,能够得出更高的化学发光强度测量值,进而对药物药效进行准确的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菲菲,林珍,林新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5,01:67-69.

[2]张蓝月.发光分析在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5,08:176.

[3]郑伟,崔海燕.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5-19.

[4]王辉,赵峥嵘,刘彦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阿奇霉素[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9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