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创面病房环境细菌监测在难愈合创面治疗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慢性创面病房环境细菌监测在难愈合创面治疗的意义

李曼容

李曼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01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难愈性创面病房环境细菌与慢性创面感染菌的关系,指导难愈性创面的前瞻性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6月~2012年10月对慢性创面病房空气、医护人员外露手部以及慢性创面感染菌进行每周一次细菌检测。按《消毒卫生系列标准》采集空气标本1016个,创面分泌物标本506个,医护人员手采样标本346个,送细菌培养分类。结果:病房空气标本检出致病和条件致病菌167例次,共11个菌种,医护人员的手检出82例次,共10个菌种,创面分泌物检出168例次,共17个菌种。其中以金葡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感染菌,占50.94%,也是空气和医护人员外露手部主要检出菌,占34.69%和62.90%,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结论:空气和医务人员手部携带菌与创面感染菌密切相关,并随时间延伸而相互影响。病房环境细菌检测可作为难愈性创面病人前瞻性治疗的主要参考指标。

【关键词】慢性创面病房;空气细菌监测;医务人员;病原菌状态

造成难愈性创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细菌感染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难愈性创面与细菌相关问题的研究报告较多,其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鲍曼不动杆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的出现决定了预防性抗感染用药的必要性。传统采用大量、联合、广谱用药,具有盲目性,创面感染主要源自空气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为此,我们对病房空气,医护人员手携带菌以及创面感染菌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其相关性,以指导临床用药。

1材料与方法

1.1空气标本采集选难愈性创面修复科病房4间,治疗室、换药室各1间,用自然沉降法每周二收集标本,为减少误差,由专人按规定采样。空气采样布点方法:在规定时间内按室内面积达30平方米,设一条对角线取3点,即中心及两端距离1m处各取一点,采样高度垂直距地面80~120cm。用9cm直径血琼脂平板,将平板盖子打开,扣放在平板旁,平板下垫无菌纱布,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盖好后用无菌布包好送验。

1.2医护人员手标本采集每周二采集难愈性创面修复科医护人员手标本,用无菌试管棉拭子按无菌操作手培养取样方法采集外露手部标本,及时送验。

1.3创面分泌物标本采集2010年6月~2012年10月我科收治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27例,女性71例,年龄14个月~88岁;慢性创面时间为2个月~16年;形成原因以糖尿病性、创伤感染、压疮及手术后伤口不愈最常见,依次为88例、46例、30例、12例及10例;有96例为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岁),占48.48%。慢性难愈合创面判定标准:各种原因形成的创面接受超过2个月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趋向者。新入院病人立即取创面分泌物标本送检,以后每周二所有需要换药病人取创面分泌物标本送检,共采集标本506个。

2统计学分析收集各组细菌检出率,并采用SPSS-12软件进行X2检验。

3结果

空气培养出细菌11种,共167例次。细菌检出率16.4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7.1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占34.73%和7.18%。见表1。

表1空气培养结果检出病原菌菌种分布

细菌名称检出次数(%)细菌名称检出次数(%)

G+球菌140(83.83)G-杆菌27(16.16)

金黄色葡萄球菌62(37.12)阴沟肠杆菌12(7.18)

表皮葡萄球菌58(34.73)大肠埃希菌7(4.19)

腐生葡萄球菌12(7.18)醋酸钙不动杆菌3(1.79)

微球菌3(1.79)鲍曼不动杆菌1(0.59)

肠球菌2(1.19)其它4(2.39)

溶血性葡萄球菌3

创面分泌物培养出17个菌种,共168例次,细菌检出率33.20%。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32.14%,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占17.85%和14.49%。见表2。

表2慢性难愈合创面检出病原菌菌种分布

细菌名称检出次数(%)细菌名称检出次数(%)

G+球菌81(48.21)G-杆菌76(45.23)

金黄色葡萄球菌54(32.14)铜绿假单胞菌30(17.85)

表皮葡萄球菌20(11.90)大肠埃希菌12(7.14)

溶血性葡萄球菌3(1.78)奇异变形杆菌11(6.54)

粪链球菌2(1.19)鲍曼不动杆菌7(4.16)

解糖葡萄球菌1(0.59)肺炎克雷伯菌8(4.76)

肠球菌1(0.59)阴沟肠杆菌5(2.97)

真菌11(6.54)醋酸钙不动杆菌2(1.19)

热带念珠菌5(2.97)产酸克雷伯菌1(0.59)

平滑念珠菌3(1.78)

白色念珠菌3(1.78)

医护人员手外露部采样标本培养出细菌10种共82例次,细菌检出率23.6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44.68%,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微葡菌,占15.86%和9.60%,腐生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及似马链球菌占5.64%,其它12.94%。

4讨论

4.1空气、慢性难愈性创面采样标本细菌培养的相关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别为37.12%、和32.14%。两者之间非常接近,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对营养要求不高,较容易存在于空气、水、土壤等各种环境中,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环境因素变化如湿度、温度等对其影响较小。实验数据显示,空气和医护人员手携带菌与患者创面感染菌密切相关,并随时间延伸而相互感染。数据表明医护人员手携带菌主要来源于创面,是引起慢性创面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临床上应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创面二重感染的重要措施。

4.2三种标本的主要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药敏试验分析试验表明,空气、创面和医护人员手携带菌具有多样性、多变性、随机性,抗感染用药最终以创面细菌药敏为准,并且应该经常监测,以达到用药准确、高效、及时。同一时段出现同类细菌时,其药敏结果完全一致,可见,环境细菌检测结果可以为创面抗感染前瞻性用药提供参考,避免盲目性,提高疗效。

4.3细菌种类和出现频率分析三种标本的细菌种类和出现频率具有如下特点:空气细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绝大多数对营养要求低,即使在干燥环境下也可存活。难愈性创面常见感染菌如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在空气中出现频率低,与这些细菌本身生长条件有关。创面细菌主要为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金葡菌和及表皮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已不是主要感染菌。原因与我院采取创面VSD封闭负压引流疗法,外用磺胺嘧啶银换药有关,临床上必须引起重视。

终上所述,慢性难愈性创面常见于各临床科室,其病因复杂、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由感染引起的创面,此种创面又可并发感染,及时检测病房空气质量,定时做创面分泌物培养以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阻断感染—难愈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加强病房及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阻断院内交叉感染,积极寻找创面病原菌,制定合理的局部及全身治疗方案,采取有效的换药方式,是取得创面有效修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雷德龙,徐兵.血液需氧菌、L型细菌及厌氧菌培养结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1:22.

2.董玉芹.痰标本采集与细菌培养结果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1,5:542.

3.何淑英,刘新华.定期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技术培训的必要性[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6,6:21—5.

4.王枢群;张邦燮医院感染学1990

5.黄秀梅绿脓杆菌1992

6.王艾琳;李宝民革兰氏阳性球菌1995

7.郑秀先;徐俊赐;谢衷烧伤病房空气细菌与创面菌株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04)

8.王淑君.柴家科.梁黎明.于勇烧伤病房空气消毒的研究[期刊论文]-感染、炎症、修复2007(1)

9.张露凡病房环境空气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天津护理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