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社区血脂异常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调查分析

罗春晓

罗春晓(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0023)

【中图分类号】R9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083-02

【摘要】目的调查他汀类药物在社区血脂异常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临床应用现状。方法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血脂复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需用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调查其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并分析其不使用的原因。结果100例患者中,有22例(22%)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8例(48%)使用其他药物治疗,30例(3O%)未使用降脂药物。不使用他汀类的原因主要有患者对降脂治疗知识缺乏,社区医生指导有误,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有顾虑,经济上难以承受。结论在社区医院存在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低的情况,社区医生应积极推广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关键词】血脂异常他汀类心血管疾病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对血脂异常的防治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水平,也降低甘油三酯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多效性,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1],但目前临床应用还远远不够。我们在日常社区门诊工作中也发现类似问题,做了随机抽样调查,希望引起广大社区医生的关注。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2年3月-7月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血脂复查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需用药物调脂治疗的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调查。

1.2方法

采用问卷询问方式记录其血脂情况、危险因素、临床状况及是否使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并分析其原因。本研究以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为血脂异常的调查指标。

2结果

2.1一般情况比较

100例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5—75岁,其中男≥50岁的患者52例,女≥55岁的患者32例;有吸烟史者52例;体重指数≥28者10例;有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6例;有7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2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8例;有脑卒中病史患者6例。

2.2患者血脂异常情况

总胆固醇4.14—5.18mmol/L的患者10例,5.18—6.19mmol/L的患者58例,≥6.19mmol/L的患者32例;LDL-C2.59—3.36mmol/L的患者6例,3.37--4.13mmol/L的患者44例,≥4.14mmol/L的患者50例;HDL-C<1.04mmol/L的患者4人。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1],中危患者12例,高危患者82例,极高危患者6例,其血脂指标均达到药物干预切点。

2.3血脂异常患者降脂治疗情况

100例患者中,有22例(22%)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48例(48%)使用其他药物治疗,30例(30%)未使用降脂药物。使用其他药物降脂的患者使用的药物有藻酸双酯钠、活血通脉胶囊、心脑康、多烯康等。见表1。

表1门诊血脂异常患者降脂治疗情况[例(%)]

2.4未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原因

33.3%(26/78)的患者对降脂治疗知识缺乏,28.2%(22/78)为社区医生指导有误,17.9%(14/78)的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有顾虑,20.5%(16/78)的患者经济上难以承受。见表2。

表2患者未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原因[例(%)]

3讨论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降低LDL-C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以及总病死率,血脂异常的防治首先强调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1]。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规模他汀类的临床试验及其后的多项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0%--25%,LDL-C水平下降25%--35%;冠心病事件减少23%-34%,冠心病死亡减少30%--42%,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r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需求减少22%-30%;脑卒中减少20%--31%;总病死率减少22%--30%;严重不良反应(肌病、横纹肌溶解)罕见。他汀类药物作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是调脂治疗的基础[2]。但目前,社区血脂异常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低的现象值得关注。分析其原因如下。

(1)社区医生对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了解不够。我们调查中使用他汀类降脂的患者多为因心脑血管疾病曾住院治疗的高危患者及极高危患者,而于社区就诊的患者多使用一些未经循证医学证明疗效的药物,他汀类药物使用率较低。

(2)患者对降脂治疗的知识缺乏,一些检查血脂异常的患者并未意识到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及降脂治疗的重要性,一些患者认为中药的疗效好且副作用小,一些患者更相信保健品和一些治疗仪器的宣传,治疗依从性较差。

(3)对他汀类治疗安全生的顾虑使得医生和患者不使用或不能坚持使用。大多数人对他汀类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通常较轻微且短暂,包括头痛、失眠、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有0.5%~2%的病例发生肝酶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由他汀类引起并进展成肝功能衰竭的情况罕见。减少他汀类剂量可使升高的转氨酶回落;当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另一种他汀类后,转氨酶常不一定再次升高。他汀类可引起肌病,不同的他汀肌肉不适发生率不同,一般在5%左右,而严重的肌炎是罕见的日。处方他汀类药前须检测肝酶、肌酸激酶,服药后要定期复查[3]。

(4)他汀类药物价格相对较高,且长期服用还需复查肝功及肌酸激酶,一些患者还在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抗栓药等,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使得治疗费用大幅提高,一些患者在经济上较难接受。为改善这种状况,我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1)加强对社区

医生的继续教育,使其对大型临床医学试验以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有所了解。(2)加强社区慢性病管理,使血脂异常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3)对患者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一些错误认识,树立患者科学调脂治疗的观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总之,纠正血脂异常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目前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社区全科医师应积极推广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并注意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叶平,盛莉.对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全科医生需要关注的问题[JJ_中华全科医师,2007,10(5):582—584.

[2]叶平,盛莉.血脂异常的治疗策略与临床常见问题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6(1):15—18、

[3]项志敏.合理应用调脂药物,重视减少不良反应[JJ.中国临床医生,2007,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