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人流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人流的应用

曹盛1赵小红2

曹盛1赵小红2

(1荣县中医医院643100;2荣县计生站附属医院6431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早期妊娠患者180例,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丙泊酚。观察组用芬太尼+氯胺酮+丙泊酚。记录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患者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的氯胺酮在无痛人流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剂量氯胺酮无痛人流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239-01

为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笔者对我院收治的90例无痛人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的早期妊娠患者180例,年龄18~38岁,ASAI~Ⅱ级。体重40~69kg,妊娠时间42~65d,孕次1~5次。所有患者均无丙泊酚过敏史、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史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随机将1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及妊娠时间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在麻醉前禁食、禁水6h,术前均不使用麻醉药物,采用多功能监护仪行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对照组患者使用芬太尼1.0mg/kg,2min后使用丙泊酚1.5mg/kg静脉推注。观察组使用芬太尼1.0mg/kg静注,1%氯胺酮0.3mg/kg静脉推注,然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注射速度为0.5ml/s,观察患者的睫毛反射,在消失后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时间和患者的个体反应情况,术中追加丙泊酚0.5mg/kg。给药后常规面罩吸氧。

1.3效果评价指标

记录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均数比较用t检验,用检验比较两组率。

2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手术时间

2.2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有7例出现术后恶心或呕吐反应,未有患者感到术后疼痛。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恶心或呕吐反应,2例患者出现术后疼痛。观察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人工流产在术中因扩张宫颈,刮碰子宫内膜,会使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急反应,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甚至出现中度以上的身体活动[1]。近年来,丙泊酚配伍麻醉性镇痛药(如芬太尼)已逐渐成为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主要麻醉方法[2]。芬太尼的镇痛效果较强,但作用时间较短。小剂量(单次静脉注射剂量<1mg/kg)的氯胺酮被认为是减少人流手术术后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没有患者在术后出现疼痛反应,说明应用小剂量氯胺酮可抑制感觉中枢,减少患者对刮吸操作时的疼痛反应,有效的预防了术后疼痛反应。一般认为静脉麻醉药物可引起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本研究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其机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和丙泊酚,其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小剂量的氯胺酮可使患者安静无痛接受手术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在无痛人流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小静,汪正平,沙欢欢,等.小剂量氯胺酮显著改善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J].上海医学,2010,33(4):322-324.

[2]JAKOBSSONJ,RANEK.Anaesthesiaforshortoutpatientprocedures.Acomparisonbetweenthiopentoneandpropofolincombinationwithfentanyloralfentanil[J].ActaAnaesthesiolScand,1995,39:503-507.

[3]王英伟.小剂量氯胺酮的临床应用[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6,27(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