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文化产业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3

海阳市文化产业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

温建波

InformationalizedPromotionStrategyfortheCultureIndustryinHaiyangCity

温建波淤WENJian-bo曰金爱东于JINAi-dong(淤恒丰银行烟台上夼西路支行,烟台264001;于恒丰银行四川乐山支行,乐山614000)(淤WestShangkuangRoadSub-branchofEvergrowingBank,Yantai264001,China;于LeshanSub-branchofEvergrowingBank,Leshan614000,China)

摘要院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区域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对海阳市抢占产业制高点,提升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海阳市文化产业特点,分析其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以媒介推广、活动推广、教育培训推广等方式促进海阳文化产业信息化。

Abstract:CultureindustryhasbecomeoneofthemostimportantindustriesofChina.TodevelopcultureindustryisofgreatsignificanceforHaiyangcitytopreemptindustrycommandingheightsandenhanceeconomicstrength.CombinedwiththecultureindustrycharacteristicsofHaiyang,thisarticleanalyzestheindustryinformationizationdevelopmentsituationandsuggeststopromotethecultureindustryinformatizationwithmediapromotion,activitypromotionandeducationtrainingpromotion.

关键词院文化产业;信息化;推广策略

Keywords:cultueindustry;informatization;promo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院F276.3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2-0298-020

引言海阳,因“襟黄海、迎朝阳”而得名。海阳市位于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东临乳山,西接莱阳,北连栖霞,南濒黄海,西南隔丁字湾与即墨相望,地处烟台、青岛、威海三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中心地带,是山东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海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多样化。它是“地雷战”的故乡,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此外,海阳大秧歌文化由来已久,已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作为山东省唯一节目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文艺表演。同时,沙雕文化也在近几年发展起来,并在国际沙雕艺术节中有很好的发展。海阳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是2012年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举办城市。也被评为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县级)城市。

良好的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奠基使得海阳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但纵观近几年海阳的发展情况而言,外省人员对于海阳的文化了解不多,信息化发展还未得到很好的普及,发展很不完善,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1海阳文化产业简介1.1秧歌文化海阳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系民间社火中的舞蹈部分,流行于山东半岛南翼、黄海之滨的海阳市一带。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它遍布海阳的十余处乡镇,并辐射至周边地区。海阳大秧歌素以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在表演形式上,分大场子和小场子两种,大场子是群舞,锣鼓铿锵、万马奔腾,宛若大河滔滔。小场子多是双人舞、多人舞,恰似小桥流水,一波三折,美不胜收。

海阳大秧歌独具的优秀民间艺术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学者及国内外游客前来学习、观赏。

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队走村窜巷,拜乡新,“拉大场”,“摆阵势”,扭得个风风火火。秧歌进村时,鸣三眼枪三响,示礼报信,村会率领村民击乐相迎。秧歌队常用阵式有“二龙吐须”、“八卦斗”、“龙摆尾”、“龙盘尾”、“二龙绞柱”、“三鱼争头”、“众星捧月”等。海阳秧歌舞蹈动作的突出特点是跑扭结合,舞者在奔跑中扭动,女性扭腰挽扇、上步抖肩,活泼大方;男性颤步晃头、挥臂换肩,爽朗风趣。

1.2沙雕文化海阳沙雕文化是在这几年兴建、发展起来的,该市相关人员共同努力,历经重重困难,为大家呈现许多栩栩如生的沙雕人物唯美形象,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为了推广沙雕文化,推动海阳经济文化发展,海阳市建立海阳国际沙雕艺术公园。该公园位于海阳市旅游度假区万米沙滩浴场,是目前国内最大、北方唯一的沙雕艺术主题城市公园。并在06年、07年、08年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海阳国际沙雕艺术节。在艺术节盛会上,来自约20多个国家的沙雕艺术家在万米黄金沙滩上同台献艺,参观者和沙雕爱好者络绎不绝,为传播沙雕艺术和提高海阳市的知名度做出了重大贡献。

1.3战争文化海阳是地雷战的发生地,也是地雷战的故乡。它书写了海阳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抗击侵略者的伟大篇章。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阳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海阳地雷大显神威,共毙伤敌人1025人,涌现出赵疃、小滩三个胶东特级模范爆炸村,并涌现出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3名全国民兵英雄和13名胶东民兵英雄、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不仅在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为此,海阳市建立了地雷战景区。它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红色旅游区,并先后被评为“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基地”、“山东省旅游摄影创作基地”。不仅如此,为了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再现抗日战争年代海阳人民自制地雷英勇杀敌的情景,推出了集观赏性、教育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大型实景演出《地雷战》,生动再现了70多年前海阳大地上发生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战斗场面。

2海阳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世界各个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领域的重要力量。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加快信息化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而加快文化信息化发展也是体现国民经济信息化重要性的一部分。

在我国,针对于文化信息化的发展,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化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进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和民族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存在的客观反映,是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阳市也是着重强调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文化产业的信息化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海阳人意识到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尽管如此,海阳市文化产业的信息化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对文化信息化发展持怀疑态度,对于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信息化的发展,导致很多人对于网络的发展存有抵触情绪,从主观能动性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第二,海阳文化在信息化传播力度上缺乏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

第三,经费和人才不足,信息人才缺乏,既懂科技又懂文化的人才尤为缺乏。

第四,现有成果多数为早期开发,未能考虑网络环境,数字化程度较低,且宣传推广不够。不少已经开发的数字化文化资源在社会上没有产生应有的影响。其原因一方面是宣传推广不够,另一方面是成果未能以网络的形式提供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

第五,对外交流和宣传不够。没有注意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引导宣传海阳文化特色。国内许多已经数字化了的资源,由于没有充分地向外推广和采用信息化环境中行之有效的交互式、多语种的推广方法,未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第六,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相对比较单一,很多人不知道海阳悠久的秧歌文化及新兴的沙雕文化。

海阳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是一个比较长久的事情,非一朝一夕可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海阳文化信息推广策略。

3海阳文化产业信息化推广策略在这样的信息化大背景下,海阳市政府和文化局对于大力发展海阳文化的信息化,做好对于沙雕及秧歌等文化的宣传及普及显得十分重视。为此,针对海阳文化产业信息化推广可以实行以下策略:3.1媒介推广方式海阳文化产业信息化发展应合理、充分地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推广。电视广播媒介以其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富有极强的感染力;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等特点可作为海阳市作为推广秧歌文化、沙雕文化信息的首要选择。海阳市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制作一些视频短片宣传海阳文化。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方式宣传海阳市的地方特色。毕竟报纸杂志作为重要的传统传播媒介,具有权威性较高;图文并茂;成本较低;发行密度较大;传播迅速、时效性强;新闻性强、可信度较高;发行量大,发行面广,读者众多,覆盖面宽,遍及社会的各阶层等特点。海阳市可以定期发行一些宣传海洋文化的海报图片等。

3.2活动推广方式海阳市民对于网络、报纸、新闻关注度不是很高,可以在实际行动上下手。各乡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自己的文化活动,适当组织秧歌等集体活动,实地宣传推广。要知道,秧歌文化活动重在走街串巷,可以吸引很多市民前来观看,借此来宣传。此外,还可以组织部分代表实地参观,这是居民乐意接受的一种方式。实地调查实是进行直观的参与,能够使居民既注意了解事物的总体,又注意了解其局部,能够使海阳市民对海阳文化的总体认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对海阳文化的总体具有更加的完整性认识。

3.3教育培训推广方式海阳文化信息化发展离不开海阳文化的宣传和知识的普及。海阳政府及有关部门有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让市民较好地了解海阳文化的相关知识,参与到海阳文化的构建上来,以人民形成带动,推进海阳文化事业的发展。海阳文化的宣传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应是教育和培训。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频频接触的方式来推广和发展海阳文化也具有特定的效果。

4结束语针对海阳文化信息化发展,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比较积极的态度,既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信息化发展的必要,也要从行动上具体落实,提升其主观能动性。海阳文化历史悠久,秧歌、沙雕等文化以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针对其发展,我们要以信息化的手段武装自己,以市民可以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尽管未来的发展可能会遇上困难,但要相信,困难只是一时的,不畏难,不放弃,总有一天,海阳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会有长足的进步,也会有更多人了解海阳文化,并加入到海阳文化的宣传推广上。

参考文献院[1]董新建.山东省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2]胡惠林.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J].东岳论丛,2009,30(2):5-12.[3]王家庭,张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的区域分析[J].统计观察,2010(2):79-81.作者简介院温建波(1977-),男,山东烟台人,经济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