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

黄振霞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田村小学266009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

美术课程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味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所以,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该加以重视。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可塑性极强,《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也明确指出,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美术学习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初步接触美术课程的阶段,我们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初步接触美术课程,这时的他们是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我们应充分地利用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发挥美术课程的独特魅力,再加以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从最初的感兴趣到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说到小学美术课,可能有的老师会说,上美术课很轻松啊,只要让学生照着书上画就行了,或者提前画一张范画,上课时在黑板一帖,能有多难。其实如果这样说,也就说明他对美术课和现阶段的学生并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我们绝不能忽视美术课堂在小学阶段的重要作用,也不能把美术课变成自习课。《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我们现有的美术课程分成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而在美术学习上则主要分为创作和欣赏两个部分。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一个孩子的妈妈因为幼儿园老师教她家的孩子圆形就是月亮,而因此闹上法庭并胜诉,判决的原因是她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我们姑且不计较事情的真伪,试问一下,一个圆形为什么只能是一个月亮,又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太阳、一张笑脸、一朵向日葵?可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有多重要。在小学阶段教师的主要教学重点在于创作,但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模仿,很多时候都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所感、所想。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予学生正面的、有益的引导。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不仅仅是做一张范画,还要想好这节课想上什么,怎么上。对学生也要有充分的了解,因为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阶段的学生认知程度也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例如,一年级的孩子初入学校,他们的注意力相对而言就没有中高年级的学生持续的时间长,所以教师在一年级的美术课堂上要学会抓住学生短暂的注意力时间,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游戏的方式,形式上可以千变万化,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不要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作品。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也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我们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鼓励,(当然并不是一味地盲目地表扬)善于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动力,为他们今后的美术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联系学生所了解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和想象体现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上。如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八课“追风快车”,这一课主要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画为主,第二部分则是以做为主。教师在讲授时可以由幻灯片或电影的方式导入,(如没有这样的条件,可以利用图片、照片等方式引入)有了身边我们最为熟悉的场景做铺垫,学生会觉得不陌生,会很快活跃起来。这时,再趁热打铁抛出问题: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车?请描述一下它的主要特征。这时学生自然会在自己的脑海中搜寻这辆车的形象,这就是学生一会儿创作的基础了。男孩子可能就会想到各式各样的汽车,而女孩子可能还会想到马车、南瓜车等等,我们不需要限制他们的思维想象,只需要在旁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从说到画或从说到做进行过渡。特别是做的部分,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利用身边所有可以利用的物品,综合小组的意见合力完成作品。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力,表达能力等,学生还会从这节课上受到爱护环境等方面的德育教育。而作为小学美术课程中另一个重要板块,欣赏课部分也是小学阶段不可忽略的一个课程。

很多时候,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育时常常会被忽视。很多人认为美术欣赏嘛,无非是找一些图片看一看就行了,其实则不然。都说儿童是爱美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张画上有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绿的草,另一张上只是黑白的线条,那相比较而言,他们自然会对颜色强烈的蓝天、红花、绿草更感兴趣。

相信在如今努力改进小学美术课程教育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术课程的熏陶,同时借助美术的独特魅力,来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与感悟,一定可以帮助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发展美术实践能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