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4
/ 2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分析

莫泳殷智

桂林市平乐县气象局广西542400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频繁出现,不利于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农业生产中需要通过气象服务来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其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几点提升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气象服务;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应用

引言

因现代化水平的增强,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各个行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期。气象技术水平相较于以往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给工农业生产、日常出行、工作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在农业生产过程,结合气象服务可提前了解区域内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可有效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当前,气象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对策,充分发挥出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不仅提升了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同时也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实际上,气象服务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可将其划分为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和决策服务等。其中公众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大众,可为其提供有益的气象宣传知识,确保气象学常识在全社会得到普及;专业服务则是为社会不同行业提供针对性强且价值性高的气象服务;决策服务的对象则是政府相关部门,可为其的决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平稳、正常的气象条件是确保农业安全生产的前提,若出现极端灾害性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通过提供为农气象服务,可提前预测预报各种气象灾害,降低其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增强,各种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设备在气象部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增强了气候预报的精确性水平。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可为各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同时还能结合未来天气变化对耕种制度进行改变,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等,以推动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2、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1在农业生产中的防汛作用

农业生产中受洪涝灾害的影响较大,会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是绝收。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且很难进行补救。因此,能否做好洪涝灾害的防御,直接影响农业生质量。洪涝灾害还会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做好农业生产中的洪涝灾害防御十分重要。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大都是根据自身经验和气象观测采取相关的防御措施,因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水平不高,使得暴雨洪涝防御措施不太理想,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因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增强,利用先进的观测仪器设备和气象科学技术,使得气象预测预报水平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水平得到了提升,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农民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农业气象信息和暴雨预警信息,并且有充足的时间防御洪涝灾害,降低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在农业生产中的抗旱作用

干旱和洪涝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都十分明显。因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断加深,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各种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出现频率和危害强度均逐年加重,不利于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气象工作人员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可全面分析区域内的气象要素数据信息,提前判断未来气象发展情况,有效降低了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发育关键期内,若持续数天的降水量较少或几乎没有降水天气出现,极易引发干旱灾害,降低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可通过灌溉或人工增雨等措施积极开展抗旱工作,以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3积极宣传农业气象灾害知识

目前,气象部门除了开展天气预测预报外,还负责农业气象灾害知识宣传。气象服务工作主要是将各个气象要素数据汇总起来,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来分析气象信息,并第一时间向广大农民传播基础气象知识,保证农民对自然灾害基本特征和气象灾害防御对策进行熟练掌握,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将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3、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推进策略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灾意识

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应加大农村地区的农业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确保农民群众可全面认识到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消除传统错误认知,让每位农民都能认识到气象灾害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却可以通过提前预防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或者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全面打造出借助于气象服务来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大局。

3.2增强监测预警水平,服务农业生产

①对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完善。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是由雷达监测、风力判别仪等多种部件组成,是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对监测系统不断进行完善,可起到精准化监测的目的,第一时间捕捉极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增强防灾减灾效果,有效降低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②强化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应尽快制定出国家——省—市—县四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并对其不断进行完善,尽快推行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建设,提升对重大气象灾害的预报能力。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各种极端灾害性事件出现的频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只有将中短期气象预报工作做好,才能更好的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③提升气象预报预测能力。为了适应现代农业需要,各级气象部门开始将重点放在了引进复合型技术人才上,并加强业务人员培训,增强业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每位业务人员可对新型技术进行熟练掌握,确保气象预报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水平。将气象服务更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进而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3.3拓宽农业气象项目

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增强使得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产业化程度日益加强。气象部门除了将精细化天气预报工作做好外,还要积极开展特色性的防灾减灾预警工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冰雹等灾害的防御工作做好。其次,为了更好的满足农业生产的各个流程,应提升气象预报的精细化水平,便于农业生产、农产品运输、销售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结论:

综上所述,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在增强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气象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灾意识;增强监测预警水平,以更好的服务农业生产,不断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推动三农工作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石大山,李雪,张玲,等.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6):289-290.

[2]孙志娟,林爱明.做好气象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北京农业,2015(29):157-158.

[3]黄路婷,李思雨,戴雨菡.气象工作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229.

作者简介:莫泳(1988-)女,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人,大专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县级综合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