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田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田丽

田丽

(慈利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湖南慈利427200)

【摘要】目的: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118例2017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无创呼吸机治疗),平均每组患者5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气指标。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91%(56/5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79.66%(47/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以及PaCO2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具有气流阻塞特征,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可以发展成为慢性肺心病以及呼吸衰竭,其主要于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18例2017年3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9)以及观察组(n=59)。对照组:男患者36例,女患者23例,年龄最小为67岁,最大为83岁,平均(73.24±7.96)岁;观察组:男患者39例,女患者20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84岁,平均(74.15±8.25)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将为患者的水电解质调节至平衡,进行相应的抗感染、补液、止咳化痰、糖皮质激素等方面的治疗,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运用硅胶口鼻面罩进行辅助;将呼吸肌的呼吸频率参数设置为12~18Hz/min,并选取S/T压力支持模式,初始的呼气压力以及吸气压力分别为20mmH2O、80mmH2O,将控制30%~50%的氧气吸入浓度,SaO2要超过90%,治疗时间为每隔2~4h进行一次,每次2~4次[3]。

1.3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分三个阶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主要为完全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恢复健康;基本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改善改善,病情得到有效抑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存在,并且病情逐渐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检验则采取t;计数资料组间运用“%”表达,检验则采取“X2”,P<0.05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91%(56/5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79.66%(47/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呼吸衰竭主要是由呼吸道、肺组织、肺血管、胸廓等原因发生病变而引起的肺通气或者换气功能出现较严重的障碍而致使患者无法正常、有效的进行气体交换,从而造成患者缺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部分患者不伴有),从而引起患者的生理功能以及代谢功能发生紊乱的临床综合征[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尚未有明确的病因,一般情况下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或者阻塞性肺气肿的因素有很大的可能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主要诱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环境因素(吸烟、空气污染、粉尘、有毒气体、营养不良等),一方面则是个体易患因素(家族遗传、气道反应性、肺发育不良等)[5]。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了常规治疗(对照组)以及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94.91%(56/59)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79.66%(47/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无创呼吸机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过治疗观察,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以及PaCO2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组患者血气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肖玉琴,徐桂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74-75.

[2]董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111-113.

[3]彭玉超.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9):40-41.

[4]邵春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2):38-39.

[5]林大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