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前教育技巧郭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幼儿学前教育技巧郭立

郭立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镇中心幼儿园,四川省宜宾市644000)

摘要:幼儿话题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中国的幼儿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方法不对,主体不明确等,要强化对于幼儿的教学,并且培养幼儿的好习惯和道德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情商教育

引言

幼儿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强化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对儿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一个必须与社会,家庭,幼儿园等方面合作实现的特殊项目。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和成人是两组不同的类别。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活泼好动;(二)好奇好问;(三)认识具体形象;(四)模仿性强;(五)无意性大。对于儿童及以上儿童的心理特征,不可能让儿童长时间进行简单无聊的活动。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应该保持热情并且好耐心的去为他们答疑。在教育的时候,要学会化抽象为具象把一些难懂难以接受的事物变得让他们容易理解以便幼儿能够很好的去接受,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说:农村的幼儿学到的东西和接触的事物肯定没有城里孩子接触的多。农村里很多粗俗无聊的话语很容易被幼儿带入花园,变成了叮当声。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儿童文明语言和良好行为的教育。儿童经常被组织起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可能考虑到幼儿的利益,对于他们要进行正确的指引以便获得良好的结果。

二、智力开发要进行

智力是在不断的锻炼下培养出来的。有很多的专家学者觉得,智力是由于后天和先天的因素所决定的。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起决定性因素的还是后天因素。人类大脑的发育和成长大多是在儿童早期进行的。(一)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二)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三)强化幼儿的语言观念;(四)加强幼儿的记忆能力;(五)培养幼儿的思维水平;(六)激励他们的想象力。专家认为,有必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历和内容。在吸收各种生活经历后,让幼儿的智力可以充分的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它让幼儿学会“我爱祖国,爱人民”,“我爱我的父亲,我爱我的母亲。”这样学习可谓是两全其美即学会了语言又学会了良好的美德。为了改善幼儿的相关教学,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工具。比如:使用一些多功能的书架;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然后让孩子说,然后老师会调节。只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增加我们的兴趣,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如上所述,因为孩子的性格活跃,好问题,好玩等等。因此,长期不允许进行“扫盲”培训,使儿童接受更多的艺术启蒙教育,如:唱歌、跳舞等。这是声音的艺术。曾经就有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可以听到的旋律可以让人兴奋,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快乐,也可以让人们哭泣。音乐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很好的控制幼儿的气质,还能够让他们保持很好的情绪,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接触到音乐,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师应该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在教学过程里。例如:教幼儿们唱《小猫你别吵》等歌曲,以此来培养幼儿们的原因素养。除此之外,让孩子们看一些简单的图片来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让彩色画作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带有目的性的让孩子们去学习画一些简单的东西。如:树或者太阳之类的在绘画后,让它们分别进行上色,强化对于这类东西的理解。在教舞蹈时,让孩子们主要去观看一些舞蹈类的节目,让孩子们脑海里有一个印象。早在之前就已经提到过。孩子们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只要教师可以耐心的去教孩子们学习,他们就一定会学习的很好很棒。

四、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有位作家名叫萨克雷,就曾经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性,播种习性,收获性状,播种性,收获命运。”它表明了拥有一个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思想家陶行知曾说“生活中所需要的每一种重要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在六岁之前培养出来。”。这就表明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尽早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对于幼儿来说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比知识还更加重要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如今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了,是家中的小霸王,照顾孩子的生活是一丝不苟的。给孩子最好的,穿上最好的,帮助孩子做所有需要做的事,并尽力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孩子的面前都不说一声不。最后反而是,孩子养成了自私和依赖的坏习惯。幼儿园和相关的家庭之间可以使用一些联系手册,以便家长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还可以对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让家长可以更好的管教自己的子女,积极的促进幼儿的进步,让幼儿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固定在某个时间举行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可以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校园的表现,缩小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强化亲自之间的感情。

2.榜样激励

孩子们对于正确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但是却非常重视成年人对于自己的赞赏,所以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对于孩子好的地方要及时的给予表扬,特别是当他们能够自觉遵守一些规定的时候,这样就可以慢慢的让他们养成这种良好的行为。比如:想要培养自我的服务能力的时候,来处理幼儿不愿意去洗手的问题,老师可以让那些养成勤洗手习惯的孩子们来说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还可以应用几张图片,一张图片是干净的手,一张图片是不干净的手,让孩子们讨论:“你喜欢哪一个原因是什么”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就能够说出不洗手的一些危害了。之后在相关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对于及时洗手的孩子们,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能够继续保持洗手的好习惯。

3.科学引导

幼儿教育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例如,父母一方想要教育孩子尊重老人,但因为孩子渴望吃饭,要吃任何孩子来接孩子,花钱给孩子,结果,孩子发展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只有我自己,自私和任性的坏习惯,而不是老人孝顺。所以,坚持科学良好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有着很大的用处。孩子们大都喜欢听一些故事特别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并且还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来充分培养幼儿们的行为举止,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告诉孩子们“大鸡巴和漏嘴”的故事,然后组织孩子们讨论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激发孩子们珍惜食物在故事教育后的用餐中,投掷食物的行为显着减少。

4.言传身教

幼儿的思想一般都是很单纯的,对于整个世界都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非常有影响。首先,作为家长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这样才能更好的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在日常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常在无形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比如::当母亲看到垃圾桶附近有很多餐巾纸,就会对旁边正在嬉戏的儿子说:“看到这些掉在地上的垃圾了么,你想不想让自己的家变得更干净呀”之后在儿子的面前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以后在出现类似的情况,儿子都能自觉的照样做。

五、结论

对于幼儿的早期教育要进行相应的强化,为每一个幼儿创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在全世界来说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中国也必须要重视起来,并且着眼于未来,从新时代和现代建设去思考我国学前教育未来的走向,让中国的学前教育真正的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央。

参考文献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郭立(1985.05-),女,四川宜宾人,学历:本科,职称:幼儿园二级教师,工作单位: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