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的尝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的尝试

潘辉

潘辉

(大名县张集乡小学河北大名0569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实行,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趣味教学的分析:转变导入方式,引发求知欲望;彰显学习主体,表现独特个性;课外阅读拓展,表现学习乐趣;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兴趣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教学方式

所谓的兴趣就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的认识或是对某种活动的心理偏向。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也表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需要综合培养学生的语文内涵,加强学生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组织教学。

1.转变导入方式,引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的本性就是爱好玩耍,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自控能力也比较薄弱,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被激起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给浇灭。适当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充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转换兴趣方式,建立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从而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1.1兴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导入这个环节,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经常使用的导入方式有:对联导入、对比导入、影视导入、音乐导入、插图导入、谜语导入、实物导入、故事导入等。如在讲解《云房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形容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房子形状和房子颜色等等,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云房子,让学生猜测一下这是什么房子,观看之后的感觉又是什么?最后再揭晓答案,这些美丽的房子都是小鸟创造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进入新课教学。想一想,如果最开始就在黑板上面板书课题,教给学生怎样读写,然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这样的方法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2利用问题引发兴趣。

课堂建立疑问是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收获知识的有效方法。问题设计得好、精、妙、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愿意发言,而是老师的话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中。只要问题涉及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循序渐进地学习。这种思维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创造价值和思考能力。

1.3游戏引发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找到游戏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地方,有效地组织教学。游戏学习能够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其中,而且完全投入到这种忘我的学习状态中,就是在这种学习环境和状态之中,学生的记忆力、领会能力和创造能力才会大大增强。如在讲解《小稻秧脱险记》时,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让学生进入童话故事的世界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调整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懂得思考、学会创新,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升。还可以进行其他模式的活动:可以讲解与课文的作者或是人物相关的故事;可以在课堂中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和文学作品有关的优美歌曲;还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故事一起研究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感,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2.彰显学生主体,表现独特个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听、去讲、去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课本中的知识完全消化在自己的脑海中,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讲解《小动物过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时候,我先留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其他学生听。阅读是为了表现学生的个性,不是要老师取代学生进行阅读练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给学生公平的锻炼时机,学生后面的表现都非常好。针对他们的表现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信心大增,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回答问题也十分积极。

还比如:在讲解《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过后尝试画出丹顶鹤的样子,并分组讨论交流:“你所画的丹顶鹤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展示出课件,让学生找出不同形态的丹顶鹤,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再让学生进行优美语句的朗读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通过绘画来朗读,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为具体可感的画面。然后用说来朗读,凸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最后的朗读优美语句,更是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学生一直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陶冶内心的情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