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提高其呼吸训练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提高其呼吸训练依从性的效果分析

刘小元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提高其呼吸训练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择106例慢阻肺患者,研究对象选择时间范围是2018年1月~2019年3月。随机将患者纳入循证组和对照组,分别开展循征护理和常规护理,评估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呼吸训练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循证组患者对呼吸训练完全依从多于对照组;对比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循证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开展循征护理能够提高呼吸训练依从性,保障呼吸训练的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关键词】循证护理;慢阻肺;呼吸训练;依从性

慢阻肺的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气短、咳嗽、咳痰等,此类患者只是进行用药治疗并不能获得理想效果,常常需要辅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保障治疗效果。呼吸训练并非一早一夕就能起到满意效果,需要患者长时间坚持训练,获得改善机体功能的效果,这是对患者依从性的考验[1]。本文分析了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提高其呼吸训练依从性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106例慢阻肺患者,研究对象选择时间范围是2018年1月~2019年3月。采用简单的随机方法,将患者分别纳入循证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3例患者。循证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31例、22例;年龄53~73岁,中位年龄(59.15±6.03)岁;病程3~16年,病程均值(8.74±1.58)年。对照组中男性、女性分别有33例、20例;年龄51~73岁,中位年龄(58.64±5.79)岁;病程3~17年,病程均值(8.85±6.11)年。收集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主要是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对并发症进行预防,予以用药护理,各个方面予以指导等。循证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开展循征护理,具体方法:

1.2.1循征问题明确针对本组患者循征护理重点是提高呼吸训练的效率和依从性。总结慢阻肺患者开展呼吸训练过程存在的问题,对影响训练依从性、训练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①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是提高依从性的重要环节,慢阻肺患者大多年龄大,需提升期对呼吸训练的重视程度,让其认识到呼吸训练对疾病的意义。②患者年龄大,掌握呼吸训练技巧往往不够全面,容易影响配合度。③患者心理状态受到疾病症状影响起伏较大,或是长时间重复枯燥的锻炼,可能产生懈怠情绪,要予以重视。通过用互联网、文献查找等途径,对以上总结出的巡诊问题进行检索,用以查找循征支持,设计有针对性且符合实际的循征护理实施计划。

1.2.2护理内容①加强健康教育,治疗开始后通过多种途径、灵活的方式普及慢阻肺知识,让患者知晓疾病的发生、进展过程,了解常见症状与并发症的诱因,具备一定的应对办法,耐心回答患者关心的疾病转归、预后方面问题。为患者讲明进行呼吸训练的意义,以多媒体形式传授动作要领。②加强心理干预,充分考虑病情特点,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重视护理细节,在治疗期间多交流,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多为其解决困难,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受到身体不适等因素影响患者常产生焦虑情绪,要将积极的治疗效果及时的告知,引导患者在内心对未来生活进行描绘。也有患者可能担忧治疗效果和预后存在有忧虑状况和烦躁表现,面对这种状况,要注意交流过程的态度、用语,能够利用表情、动作等获得患者的理解,和家属相互配合,让患者感受家庭的温暖。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后,多考虑训练的趣味性,可设计一些小关卡,在患者完成后予以鼓励,让患者更加积极的参与训练。③全面的呼吸训练指导,教会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即训练时闭嘴,经鼻吸气,促进唇部呈口哨状,之后再呼出气体,这一过程引导患者保持收腹且胸部处于前倾。教会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指导患者处于合适体位,初始练习可保持半卧位,待技巧熟练后可变为坐位,将双膝半屈同时引导其放松腹肌,指导其用鼻子缓慢吸气,促进膈肌松弛,之后嘱咐患者由口呼气,收缩腹肌。上述训练每天进行1次,每次20min。教会患者进行耗氧量减轻训练:在日常走路过程,指导患者吸气过程走出2步,再呼吸走出4步;上楼梯时,指导患者吸气时处于站立,呼气过程向上2个台阶。

1.3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依从性,即:患者能够独立按照训练计划完成呼吸训练,评估为完全依从;患者需要在家属或护理人员督促下完成呼吸训练,评估部分依从;患者不配合、不愿进行呼吸训练,评估不依从。采用QOL量表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

循证组患者对呼吸训练完全依从多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

3讨论

慢阻肺随着疾病进展能对呼吸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也在很大程度改变了患者的呼吸习惯,比如患者可能因肺组织过度膨胀产生的挤压力导致膈肌下降,使值活动受限,甚至能造成膈肌无力。所有此类患者治疗过程还需注重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这仅依靠用药治疗并不能获得良好效果,还需从改善身体机能着手,让患者积极的进行呼吸训练,这和护理工展密不可分[2-3]。以往常规护理只是给予简单的训练指导,疏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干预,使得患者依从性并不理想,效果也有下降。循证护理是将询证医学与优质护理有效结合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临床经验及相关的风险因素找出询证问题,在结合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对策,保障护理、治疗的有效性[4]。此次研究将循征护理用于循证组,分析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总结护理经验,确立循征问题并积极探究循征支持,设计有针对性、预见性的护理计划并高效实施,加强健康教育、给予患者个体化的训练指导,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5]。获得结果:循证组患者对呼吸训练完全依从多于对照组;对比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循证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充分证明,慢阻肺患者开展循征护理能够提高呼吸训练依从性,保障呼吸训练的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谭结仪,蓸秀芬,伍琼文,周志雄.循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74-175.

[2]崔宏玉,刘红.循证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B11):230-232.

[3]周红霞,邢海花.应用循证护理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8):225-226.

[4]任海花.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提高其呼吸训练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21):99-99.

[5]刘艳芹.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对提高其呼吸训练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99):19490-1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