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鼻部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耳鼻喉鼻部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

黄红英

(荣县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43100)

【摘要】目的:对比地佐辛与杜冷丁用于耳鼻喉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10例耳鼻喉鼻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杜冷丁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地佐辛进行治疗,对比两种用药方式的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术后清醒时、术后8h、术后12h、术后48h的疼痛程度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29.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耳鼻喉鼻部患者手术后可促进术后疼痛明显降低,还能降低手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耳鼻喉鼻部患者;术后疼痛;地佐辛;杜冷丁;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18-02

临床常见疾病中耳鼻喉科中鼻部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主要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术后需填塞鼻腔。但是由于患者体质问题,造成患者手术后出现疼痛等症状,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止痛药物对术后疼痛进行缓解[1]。以往耳鼻喉患者术后疼痛需通过杜冷丁进行治疗,但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临床治疗依从性不高[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耳鼻喉鼻部病变患者术后疼痛后采用地佐辛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来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210例,男患者110例,女患者100例,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为(50.23±8.23)岁;130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0例鼻窦病变+鼻息肉摘除+下鼻甲骨折移位术。按照医学伦理学原则,征求患者的治疗意愿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5例;观察组中男患者50例,女患者55例,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为(50.23±8.23)岁;51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4例鼻窦病变+鼻息肉摘除+下鼻甲骨折移位术。对照组中男患者50例,女患者55例,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为(50.99±8.23)岁;5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53例鼻窦病变+鼻息肉摘除+下鼻甲骨折移位术。观察组、对照组各项临床数据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值得临床对比分析。

1.2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能够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期间可维持平稳的生命体征,未出现明显不适的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采用地佐辛(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328)给予加注治疗,药物剂量为0.1mg/kg;对照组研究对象在完成手术后,采用杜冷丁(又称盐酸哌替啶,生产企业: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2074)给予加注,药物剂量为1mg/kg。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用药后30min内进行严格观察,对两组研究对象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症状进行观察记录。

1.3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32.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数据作分析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通过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个阶段疼痛程度

观察组术后清醒时、术后8h、术后12h、术后48h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耳鼻喉科手术中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鼻窦病变及鼻息肉及下鼻甲骨折移位术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尤其是上述手术联合进行时,由于上述手术位置较为特殊,为了预防手术后出现出血,需要将明胶海绵以及凡士林纱条填塞在鼻腔内部,导致颜面部以及鼻部及眶周出现明显疼痛、肿胀等症状,术后剧烈疼痛会造成患者少食、失眠、血压升高以及精神紧张,对手术后恢复以及愈合还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2]。因为耳鼻喉手术操作是在呼吸道内完成,不但会刺激患者精神状态,还会造成患者咽部或者鼻腔出现严重疼痛症状[5]。大部分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会无法耐受疼痛,临床需要通过镇痛药物促进疼痛感明显减轻,达到改善治疗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4]。以往临床主要是通过杜冷丁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镇痛效果,但是由于杜冷丁会出现呼吸抑制、嗜睡、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导致患者用药后出现血压下降,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地佐辛是新型阿片类镇痛药物,属于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激动阿片受体后获得骨髓镇痛的效果,对μ阿片受体还能产生拮抗,因此,地佐辛属于具有拮抗作用、阿片受体激动剂等作用的药物,其镇痛作用较强。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机体在吸收地佐辛药物成分后,对阿片受体不会产生依赖,促进胃肠平滑肌处于松弛的状态,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有一定的作用,不仅能发挥镇痛的效果,在镇静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与本组研究基本一致。据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鼻部患者术后临床采用地佐辛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疼痛症状,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治疗依从性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勇.扶他林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v.11;No.20413:119-120.

[2]肖梨.双氯芬酸钠栓联合扶他林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56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v.1030:38-39+41.

[3]杨彬.用扶他林和芬太尼透皮贴治疗耳鼻喉急性感染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v.1308:281-282.

[4]赖非云,李志辉,欧永明,黄雁云.扶他林联合双氯芬酸钠在耳鼻喉急性感染术后疼痛中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v.26;No.18909:1968-1969.

[5]周平.老年耳鼻喉手术患者术后急性感染现况及手术后疼痛的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v.132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