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调查

首朝晖周幸福胡胜春邱林

首朝晖周幸福胡胜春邱林(湖南省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掌握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构成及变动情况,为防制鼠害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方法各区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选择鼠密度较高的1家宾馆、1个农贸市场、1处食品生产企业、1家超市、1个垃圾场(站)或1处外环境400米延长线的绿化带作为标本采集点,用诱鼠笼法采集鼠类标本进行鉴定。结果对捕获的269只老鼠进行鉴定,共发现老鼠4种,其中褐家鼠142只,占52.75%;黄胸鼠84只,占31.23%;小家鼠33只,占12.27%;黑线姬鼠10只,占3.75%,未发现其它鼠种。

【关键词】城市市区鼠类种群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42-02

老鼠是人类的天敌,不仅破坏农作物,还能传播多种疾病,鼠疫就是经鼠传播一种烈性传染病,爱国卫生运动把老鼠归纳为四害之一。近年来我市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行了多次大面积的灭鼠活动,再加上城市环境的不但改变,鼠的种类和密度较之以前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解株洲市城区鼠类种群构成及变动情况,为防制鼠害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于2007年3~11月在城市四个区开展了鼠类种群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调查方法

1.1标本采集点的确定:城市四个区,各区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选择鼠密度较高的1家宾馆、1个农贸市场、1处食品生产企业、1家超市、1个垃圾场(站)或1处外环境400米延长线的绿化带作为标本采集点。

1.2标本采集:采用诱鼠笼法;诱鼠笼规格为25cm×12cm×10cm,诱饵统一采用株洲唐人神生产的香肠,切成1cm长,每周布笼一次,每次每点布笼5只,每区布笼25只,全市布笼100只,晚上8点半之前完成布笼,第二天早上8点收笼,将诱捕到的老鼠带回实验室处理、鉴定。

2、标本的处理和鉴定

2.1标本的处理:先用消毒杀虫剂对鼠体进行消毒和杀虫,后采用乙醚密闭麻醉致死。

2.2标本的鉴定:对所捕获处理好的标本称量其体重、测量体长、尾长、耳长、足长,按照全国统一的生物学种类检索表进行鉴定,不能确定的种类,请省疾控中心专家对其进行鉴定,并将标本进行制作和保存。

3、调查结果

3.1捕获情况:全年共布放诱鼠笼3600笼次,捕获老鼠269只,捕获率为7.47%,各月捕获老鼠只数相差不大,鼠密度没有明显的季节消长趋势。(详见表1)

表1株洲市城区2007年逐月捕获鼠情况统计

3.2鼠种鉴定结果:对捕获的269只老鼠进行了鼠种鉴定,共发现老鼠4种,其中褐家鼠142只,占52.75%;黄胸鼠84只,占31.23%;小家鼠33只,占12.27%;黑线姬鼠10只,占3.75%,未发现其它鼠种,不同场所捕获的老鼠只数相差不大,室内主要是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主,黑线姬鼠均为室外捕获,不同场所鼠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85.27P﹤0.005)。(详见表2)

表2株洲市城区不同场所鼠类种群分布情况

4、结果分析

4.1本次调查在我市城区用捕鼠笼法捕鼠,全年共捕获老鼠269只,捕获率为7.47%,与粉迹法监测的鼠密度结果相比还高一点,可能与调查的目的指向有关,鼠类种群调查以诱捕活鼠为目标,布放鼠笼的地点选择以实际存在鼠类活动较密集的地方为调查点,在一定范围内布放的鼠笼数较粉迹法布放的粉块数要少得多,因此不能以鼠类种群调查捕获率来作为衡量我市平均鼠密度的指标。

4.2从捕获的269只老鼠鉴定结果来看,我市城区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占52.75%,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城郊结合部还有少量的黑线姬鼠存在,不同场所鼠类分布不尽相同,褐家鼠、黄胸鼠主要在室内捕获,黑线姬鼠均为室外捕获,提示我市城区灭鼠的主要对象为褐家鼠、黄胸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市城区近郊每年均有流行性出血热散发病例,本次调查发现城郊仍有黑线姬存在,提示我们仍应对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和流行予以警惕。

4.3从鼠类种群结构变动的情况来看,褐家鼠虽然仍为优势种群,但其构成比较以往调查结果有所下降,这与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变、地面硬化率提高,其孳生地相对减少有关;黄胸鼠的构成比仅次于褐家鼠,但较往年调查的结果有所上升,可能与城区内建筑物过度装修有关。因黄胸鼠善于攀爬,喜在装修后的楼房夹层内繁殖,提示我们城市灭鼠工作在落实环境治理措施时,应将防鼠理念和功能纳入或融合在建筑物装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之中。

4.4本次在城区调查的仅发现4个老鼠种类,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调查中发现的臭鼳、小林姬鼠、黄毛鼠等鼠种本次调查没有发现,是否就肯定在我市城区灭绝,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

参考文献

[1]文惠芬陈建龙主编,株洲市卫生防疫站志,第六章6-11

[2]王建化主编,流行病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