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校后勤改革建设的看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浅谈对高校后勤改革建设的看法

董海生

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后期服务中心

摘要: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理念的革新与换代,后勤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陈旧与落后的观念早已经不适合时代的需求,因此,高校后勤的改革建设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任务。高校后勤改革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后勤工作者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做出积极应对,并且根据体制和机制,加入信息化元素,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问题改革

一、高校后勤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首先,在思想意识上顾虑重重,左右为难。稳定是高校管理的第一要素,如果学校食堂经营、宿舍管理、校园绿化等工作由社会企业来办,一旦出现食品卫生或校园安全等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学校往往处于被动局面,百口莫辩,因而很多高校“两害择其轻”,宁愿搭上人力物力财力,自己办后勤,但求平安无事。其次,高校在推进后勤管理社会化的过程中,产权不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应如何既维护学校师生切身利益,又能自如地应对社会企业的激烈竞争,目前国内高校鲜有可供借鉴的成功模式,也尚乏敢为人先之高校,大家都在徘徊观望。第四,许多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往往需要附加解决配偶工作等优惠条件,而后勤管理部门一旦走向社会化,高校人才配偶这个最理想的“收容所”就可能消失,因此,高校领导对后勤部门并不十分重视,社会化改革只好一拖再拖。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师生直接参与后勤管理已经成为比较通行的做法,而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实践相对薄弱。师生作为学校的主体,也是后勤工作的直接服务对象,理应在后勤管理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实中很多高校也在实施类似的管理模式,但师生参与程度普遍不高,主要是受制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师生维权意识不强,参与后勤管理的方式单一。国内高校师生参与的方式一般只是由部分师生组建相关监督小组,对后勤管理工作提些反馈意见和建议,缺乏直接参与的热情与方式。第二,师生参与后勤管理的范围狭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涵盖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与管理、学生饮食住宿及水电供给、校园环境建设与保护、消防安全及安保等方方面面,但在大部分高校,师生参与后勤管理仅仅涉及食堂、住宿等相关领域,其他方面的工作参与度近乎空白。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校师生是后勤工作的服务对象,也是其监督者,如果不能吸引教师和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其工作的透明度和满意度将难以得到提升。

高校后勤产业化改革思路已提出二三十年,但进程缓慢,成效不理想,其中有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也有高校内部的体制管理模式的习惯惰性作祟。而且高校后勤产业既要接受市场经济法则,又要受约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产业化改革举步维艰。

二、高校后勤改革建设的探索

只有改革,才能有所发展,才能适应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需求,这是众多后勤工作者的共识。尽管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涵和实现方式存在争议,其实质在于管理模式的选择,而不是需要不需要改革;其焦点在于如何协调好市场经济法则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科学取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者间的权重。但是,不尝试改革,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为了维护高校校园稳定,后勤管理的改革可以由局部先行,而后推向全局,以点到面不断探索后勤管理新模式。例如,福建工程学院在食堂承包经营成功的基础上,又学习当代市民社区物业管理的方式,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逐步对学生宿舍、办公楼、教学楼等公共设施实行物业托管,在引进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有效保障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又不放弃对物业经营服务水平的监督权和考评权,同时双方共同制定了突发事件的联动应急预案,为师生的人身安全、学习工作增加了一道防护栏。实行物业托管,解放了后勤系统的人事权,拆除了高校招聘制度的人为屏障,为引进专业后勤管理人才铺平了道路。

师生是高校后勤服务的主体,参与后勤管理有助于落实高校“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有利于加强后勤管理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教师员工代表担任后勤管理顾问,对后勤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提供调查咨询,把握市场动态,并及时反馈给经营者,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师生员工组建服务质量监督委员会,独立行使管理监督权,传达学校师生服务需求的心声,随时与后勤管理部门交换意见,寻求双方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以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学生以工俭学的形式直接参与后勤服务工作,这种方式既扶持了部分贫困学生,又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三、高校后勤改革建设中的信息化趋势

后勤工作中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引进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真正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广大师生提供多种优质的服务。

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是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技术,只有拥有专业化的信息管理人才,才能把握构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主动权,因此各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对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吸引优秀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加入后勤管理工作中,为专业化信息管理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在后勤管理部门体系内部完善竞争机制,激发信息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的综合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后勤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构建标准化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不断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另外,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逐渐完善,以点带面,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各高校要积极采用多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以校园局域网为平台,构建专门的后勤管理网络,利用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监控学校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及时了解广大师生的需求,有针对地提供多种服务。

总之,我国高校后勤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思高校后勤管理,旨在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的深化改革。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前提是要确保高校后勤永远保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这一宗旨,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任重道远,唯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才能步出实际困境,只是改革的步伐不可急躁,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李团民李本贵《高中后勤改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郭晓敏《高校后勤改革现状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