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血常规检验临床观察

田胜琴

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目的:讨论临床中血常规检查中出现的误差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92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查,分别采用微量加样器和自动稀释器对患者进行采血,同时在采血结束时、采血结束30min后,采血结束1h后以及2h后进行检验。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血液样本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2h与立即检测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采用微量加样器和自动稀释器进行采血的结果无差异,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较多,主要为采集时间、采血部位、仪器选择等。结论:要保证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掌握好采血时间、位置以及温度等因素,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工作素养,才能有效的提高血常规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误差;影响因素

血常规是临床中最基本的血液检验方式,其主要检查位置为血液的细胞部分,人体内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分别为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其检验就是观察血液中以上细胞的数量以及分布,进而判断疾病,血常规也是帮助医生诊断并且的主要辅助工具之一[1]。血常规的检查方式为用在检查者的指尖或者耳垂部位进行针刺采血,随后在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得出报告[2]。但是在临床检测的过程中,其检测结果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出现误差,因此,为了研究血常规的影响因素,特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92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92例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为52例,女性患者为40例,年龄11至79岁,平均年龄为(42.1±1.7)岁,所有患者之间的临床资料不具有差异性(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实施血常规检查,(1)采取患者的静脉血,分别在采血结束时、采血结束30min后,采血结束1h后以及2h后进行检验;(2)分别采用微量加样器和自动稀释器对患者进行采血;同时监测仪器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采血方式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情况,并分析影响血常规的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包SPSS21.0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不同时间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的情况,通过研究发现,血液样本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2h与立即检测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对比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的影响,在本次调查中发现,血常规检测中,采用微量加样器和自动稀释器进行采血的结果无差异,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分析影响血常规结果的因素,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较多,主要为采集时间、采血部位、仪器选择等。

3讨论

3.1影响血常规的因素

3.1.1采集时间方面,因为在进行选常规之前,患者是否饮食、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其结果,因此血常规的采血时间一定要仔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采血,大部分再患者早晨未进食的情况下进行采血[4]。

3.1.2血液剂量对结果的影响,由于抗凝剂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到血常规的结果,如果抗凝剂的剂量较小,就会导致血液出现凝块,而过多就会导致血液的质量受损。

3.1.3血液储藏条件对结果的影响,在储藏血液的过程中,其温度为较低的储藏环境,但是不能冷冻,因为温度过低时,就会导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检查结果[5]。

3.1.4采血部位,在血常规检查中,采血部位基本为静脉血和末梢毛细血,但是静脉血的数值更加可靠些,针对于儿童可选择末梢血,因为末梢血管中白细胞比静脉血中白细胞的数值要多,并且在针刺以及反复挤压采血的过程中,会导致其他组织进入血液标本中,造成结果出现误差[6]。

人体的血液是由血浆、血细胞、白细胞等细胞因子组成,可直接反应人体组织器官的病变,而血常规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检验方式,通过检测血液中各项细胞的计数,可直接反应出患者的病情,所以其结果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导致血常规的结果发生误差,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检验时一定要相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其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相关规定进行采血以及检验,并且在检验的过程中要涂片,才能降低误差[7]。(2)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以及熟练的操作方式。同时还要了解仪器的使用方式以及血常规的注意事项。(3)在采血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并且要保障血液的均匀度,避免出现血小板凝聚的情况[8]。

通过本文研究可得出,血液样本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2h与立即检测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采用微量加样器和自动稀释器进行采血的结果无差异,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血常规检查的因素较多,主要为采集时间、采血部位、仪器选择等。这与相关报道的结果一致,说明,在血常规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检验时间、采血部位等。

综上所述,要保证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掌握好采血时间、位置以及温度等因素,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工作素养,才能有效的提高血常规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常永超,刘好,刘治平,等.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13,18(2):112-113.

[2]张俸绮.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15.

[3]林湘蔚.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7(21):170-171

[4]徐伟宏.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4):37.

[5]马双双,王红艳,杨俊.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临床误诊误治,2011,19(11):79-80.

[6]何昭霞,李灵,陈杰.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河北医学,2012,10(18):1504-1506

[7]栾雪静,迟京凤.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探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1,20(01):29-30.

[8]罗碧青.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9):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