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酒精中毒护理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慢性酒精中毒护理的研究

隆丽萍

隆丽萍

(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250022)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59-02

慢性酒精中毒(酒精依赖症)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主要表现为对酒的渴求、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停止饮酒后常感觉难受、坐立不安、肢体震颤、恶心、呕吐、出汗等戒断症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酒者日益增多,慢性酒精中毒病例也逐年增加[1]。本病是一种进行性的、潜在的可以致人死亡的疾病。由于长期饮酒使酒精在体内潴存,多脏器受到损害,导致许多疾病,包括低血糖、肾脏疾病、脑和心脏损害、皮肤血管扩张、慢性胃炎和胰腺炎等,其中以心、肝、神经系统最为明显,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影响。饮酒不仅对交通事故有直接影响,酗酒还可造成旷工、暴力犯罪、家庭财产犯罪和虐待儿童,严重者可发生震颤和谵妄而危及生命[2,3]。冯竹娥调查发现[4],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存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综述如下。

1心理特点及护理1.1存在心理问题引起酒精中毒的原因有遗传、身体状况、心理、环境和社会等,但个体差异较大,遗传被认为是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如果父母嗜酒,其后代嗜酒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4~5倍。国内学者研究表明[5],人格问题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是酒精中毒发病的基础。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存在明显的人格分离,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其个性特征的影响,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情绪不稳定、怕被家人抛弃、易冲动等负性心理[1,6]。患者复饮与其心理素质、人格特征缺陷、社会心理因素有直接关联[7]。针对患者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将有助于提高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防止复饮、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心理护理李娆仙等[8]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行为疗法、心理疏导及要求家属协助治疗等,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冯竹娥等[4]对患者实施综合心理疗法、指导患者学习社交技巧和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病情好转后督导其遵守作息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保持良好情绪。与家属、单位沟通,出院后通过电话、走访或寄信的方式进行定期随访等。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恐怖、精神病性4项因子分和SCL-90总分、总平均分明显降低。每个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个性特征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医护人员经常和患者交谈,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体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实施我针对性、灵活性、持续性、规范化的干预措施。同时,家庭是患者最大的社会支持源,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家属正确护理患者的方法,加强对患者的监督和管理,杜绝酒的来源,避免歧视、放任自流的做法,宽容、支持和帮助他们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使他们能早日戒除酒瘾,恢复自信,才能有效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重新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燃起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存在安全问题及护理2.1存在安全问题慢性酒精中毒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导致酒精性精神障碍及酒精中毒性脑病。长期饮酒造成意识模糊、谵妄、语言冲动等表现,易发生各种意外如伤人、破坏公物、自伤等,对个人、家庭、自身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社会治安和民族的整体素质[9]。对患者应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及他人的安全。

2.2护理措施应随时检查患者所带的物品,不允许带打火机、利器、布带或布条等。因幻觉、幻视、幻听等导致兴奋、烦躁不安,极度不配合的患者,应适当约束,以防止外伤、坠床、打人、毁物,注意保暖,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10]。必要时设专人护理,加床栏以防坠床;限制活动范围或隔离,活动应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进行。遵医嘱给予辅酶A,ATP,VitC等静脉输液,补充大剂量B族维生素(尤其是B1)、叶酸、纳洛酮等,以促进大脑生化代谢及受体功能恢复,以减轻或控制戒断症状,口服抗精神病药物如思瑞康、利必通、安定片等,症状严重者滴注舒必利、安定、冬眠灵或肌注氟哌啶醇[11,12]。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患者的安全问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各种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以未然,才能使患者及他人未受到伤害。

3饮食护理患者因长期以饮酒为主,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严重者可引起营养不良和和维生素缺乏[12,13]。因此,给患者进食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豆类、全麦、坚果等。食物应清淡、易消化,烹调时注意色、香、味,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不能自行进食者应协助进食;拒食或昏迷者可鼻饲食物。

4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护理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hronicencephalopathyofalcoholism,CEA)是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14],伴有精神或(和)心理障碍。CEA患者存在脑干损害[15],表现为眼部运动障碍、谵妄、共济失调、震颤、痴呆、癫痫、焦虑等。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病室保持安静,舒适、光线柔和,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出现记忆力障碍和痴呆时,加强环境安全护理,加强各种功能训练如语言、定向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训练等。昏迷时加强皮肤和口腔脉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防止压疮和口腔感染、废用性综合征的发生。出现共济失调及感觉减退时,24h有人陪伴,地面应防滑,去除地面及环境中的障碍,防止跌倒;注意加强感觉运动功能锻炼,帮助恢复功能[16]。对于这类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应耐心、细心护理,平时应以鼓励的语言和患者交谈,让患者感觉受到来自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体贴和理解,这样才能帮助患者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5药物治疗时护理美国PDA(注射用药协会)已批准两种戒酒药物:戒酒硫和环丙甲羟二氢吗啡酮[13]。这两种药可引起患者对酒精的排斥,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也有毒副作用。目前应用较广泛、最有效药物是苯二氮卓类。戒酒硫最常出现的反应为精神萎靡,头痛与疲乏感;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焦虑与濒死感,视物不清,面部及颈部赤红,头痛,血压升高或下降,眩晕等。严重反应为:昏迷,休克,惊厥等。所以在治疗期间一定要注意观察,家属不要自行使用本药。一般不良反应可自行消失,严重反应给予维持血压、抗休克等抢救。环丙甲羟二氢吗啡酮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及便秘等,痰多者忌用。苯二氮卓类连续用药可出现头昏、嗜睡、乏力等反应,大剂量偶致共济失调。

因此,无论用哪种药物,在发药时,应监督患者服下后方能离开,并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毒副作用,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挽救。

综上所述,慢性酒精中毒是一种进行性的、潜在的、可以致人死亡的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人格分离,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易冲动等不良心理,长期酗酒可导致营养不良。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和疾病护理等,可让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减轻不良心理、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药物的毒副作用,才能促进疾病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1]何励,杨保红,张桂花.边疆民族地区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理护理[J].当代护士,2009,(2):85-86.[2]颜雪花,胡彩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广州医药,2012,43(3):38-40.[3]闫丽.慢性酒精中毒的危害及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12,27(3):25.[4]冯竹娥,侯玉玲,王成喜,等.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心理干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B):45-46.[5]金圭星,王学义,刘小玉,等.酒依赖者的人格特征及其治疗策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8,16(10):1170-1173.[6]吴庆锋,朱进才,赖爱群,等.慢性酒中毒患者个性特征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1):17-19.[7]冯竹娥,侯玉玲,王成喜,等.慢性酒精中毒患者36例复饮状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7B):16-17.[8]李娆仙,栾春.心理干预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6):804-806.[9]李新平,潘海燕.慢性酒精中毒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24.[10]毛美凤,彭和平,肖瑛,等.酒精中毒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5):409-410.[11]涂亚军,王敏.酒精依赖症患者的安全护理及干预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3):122.[12]颜雪花,胡彩容.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广州医药,2012,43(3):38-40.[13]闫丽.慢性酒精中毒的危害及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12,28(4):25.[14]吕焱.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1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103-104.[15]王蕾,苗旺,单子丽,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听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7,16(4):212-214.[16]程秀梅.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家庭医药(医药论坛),2009,1(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