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家庭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3

产后家庭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观察

何茹杜本凤

(四川省遂射洪县大榆中心卫生院四川射洪6292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家庭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将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均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指导,出院后由护理人员对观察组产妇进行家庭访视,对照组产妇仅进行电话访视1次。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观察组在家庭访视前后的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且家庭访视后母乳喂养率高于访视前母乳喂养。结论:出院后对产妇进行家庭访视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家庭访视;母乳喂养;喂养率;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016-03

ObservationoneffectofpostpartumfamilyvisitonimprovingtherateofbreastfeedingHeRu,DuBenfeng.

DayuCentralHospitalofShehongCounty,Shehong,Sichuan,629200

【Abstract】ObjectiveTtoexploretheeffectoffamilyvisitonimprovingtherateofbreastfeeding.Methods40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routinenursingeducationandguidance.Afterhospitaldischarge,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bythenursingstaff.Twogroupsofmaternalbreastfeedingrateandtheobservationgroupinthefamilyvisitbeforeandafterthebreastfeedingrate.Resultstherateofbreastfeedingintheobserv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andtherateofbreastfeedingafterthefamilyvisit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familyvisitafterdischargefromhospitalcanincreasetherateofbreastfeeding.

【Keywords】Familyvisit;Breastfeeding;Feedingrate;Effect

产后家庭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产妇分娩后的第1、第2及第3-4周,医护人员到产妇家中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探访,从而了解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同时给予针对指导,促进母婴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保健观念已经发生改变,针对产妇哺乳的特殊时期,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指导产妇进行产后自我保健,传授新生儿保健护理常识及科学教育知识,促进产妇健康及母乳喂养的成功,及时处理影响母婴健康的不利因素,保证母婴保健整体服务的质量[1]。为探讨更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本文就产后家庭访视和护理干预对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6年6月期间无妊娠合并症及分娩期并发症的单胎足月住院分娩产妇,并且新生儿健康,严格按“爱婴医院”的相关要求,促进母乳喂养,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达到85.3%。将出院时无母乳喂养问题,已全部行纯母乳喂养的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顺产23例,剖宫产13例,将这40位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20例中平均年龄22.5岁,初产妇14例,经产妇6例。中专以上学历占55.3%。经济收入≥2500元/月占70.4%。对照组20例中平均年龄23.3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5例。中专以上学历占58.5%。经济收入≥2500元/月占68.6%。两组产妇在年龄,初产和经产,收入及文化程度方面无差异性,无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产妇出院时都进行产褥期营养,按需母乳,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的指导。观察组在产后从出院时就给予具体的指导,1个月时进行家庭访视,了解母乳喂养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照组出院后不进行任何指导,满6个月时,分别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电话访视了解婴儿半岁前是否纯母乳喂养,对未纯母乳喂养者了解其原因并进行分析。

1.3访视内容

①产妇的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精神状况、饮食、睡眠、排便情况、子宫收缩情况、恶露性质、腹部和会阴的愈合情况、母乳的喂养及乳房情况。②新生儿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食欲、排便及睡眠情况,检查有无先天性的缺陷、皮肤有无湿疹和感染、臀部有无红肿、皮肤黄疸程度及消退情况、脐带是否脱落及有无出血感染,测量新生儿的身长、头围记胸围等,了解发育情况[2]。③心理指导:要观注产妇的心理情况,满足其心理需求,访视人员要充分了解心理学知识、交谈技巧,掌握产妇内心的负面情绪,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良精神刺激源,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3-4]。④卫生指导:向产妇和家属详细讲解周围环境及个人卫生对产后康复及婴幼儿的重要性,一个舒适的环境对产妇的恢复是需要的,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经常热水擦浴,及时更换干净衣物,避免盆浴。选用柔软的牙刷,保持口腔的的干净,预防龋齿及牙周炎。保持会阴的清洁干燥,每天更换阴垫,如果会阴部有伤者,要用1:5000的高锰酸钾冲洗,教会产妇及家属观察恶露的性质。⑤康复锻炼指导:产后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子官的恢复,指导产妇在家做产后健身操,锻炼骨盆肌肉的伸缩能力,产后2周时开始加做胸膝卧位起坐,预防和纠正子宫的后倾,不要做重体力劳动和下蹲式运动,防止子宫的脱垂,在产后1月内逐渐恢复正常日常活动。⑥母乳喂养指导:访视中向产妇和家属强调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讲授母乳对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及时发现产妇母乳喂养中不正确的地方,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技巧。⑦新生儿健康教育指导:指导产妇如何观察婴儿皮肤、臀部、脐部、眼部、口腔的情况,保持皮肤的清洁。婴儿皮肤柔嫩,代谢旺盛,要穿宽松衣物,使用棉织品给幼儿清洗,保持脐部的干燥清洁;指导产妇对婴儿进行抚摸和接触,抚摸对婴儿的生长、神经发育、免疫力的提高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⑧婴儿的预防接种:向产妇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嘱咐产妇及家属按免疫程序进行计划免疫。

1.4母乳喂养不同水平的判断标准[2]

①纯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②混合母乳喂养:指除母乳外,还给婴儿吃维生素、水、果汁,但每天不超过1~2次,每次不超过1~2口。③人工喂养:除母乳外的喂养。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有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观察组家访前、后母乳喂养情况比较(例,%)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不能纯母乳喂养的原因分析

产后14天家访发现纯母乳喂养率只有40.00%。其原因:①自觉奶量不够或孩子哭闹怕孩子吃不饱而随意添加奶粉;②受传统生活习俗影响,产妇忌食较多,饮食单一,造成产妇营养不足;③产后活动量减少,出现个别产妇食欲减退现象,影响了奶量不足;④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缺乏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

3.讨论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能为婴儿提高必要营养支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需要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与生活质量[5]。传统的保健观念发生巨大转变,产后访视就是新形势下医学模式转变的产物。产后对产妇及婴幼儿的访视是让医务人员走出医院,深入社区,进入每个家庭,以产妇、新生儿及其家庭成员为对象,为产妇提供产后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的一种访视方式;是一项以预防、医疗、计划生育、康复与健康促进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疗服务[6]。普通家庭通常在妇幼保健问题上有着相同的干扰因素,对产妇及婴儿的健康教育,与其家庭成员的社会及文化背景、生活习俗等有关,需要从这些相关因素的角度来考虑具体的宣教方法,这样才能高效率的起到家庭访视的真正作用[7]。有研究报道[8],产妇母乳喂养信心与母乳喂养成功呈正相关,家庭访视对产妇进行追踪护理和指导,加强了产妇及家属母乳喂养的信心,能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同时也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妇幼保健人员的家庭访视,对于才诞生新生命的家庭来说,是十分受欢迎的,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将产生很强的宣传教育效果,因此医务人员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针对性的施展宣教,加强宣传力度,像产妇及家庭成员宣传产后保健、儿童保健、预防接种、儿童时期的教育、母婴营养、母乳喂养等一系列的健康知识,发现产妇及家庭成员中不良的健康行为及生活习惯。产后访视也帮助医护与每个家庭间建立起了良好的友谊关系,促进了患者、家属及其亲戚好友、邻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逐步扩大了以访视对象为中心的社区居民对保健意识的提高[9-10]。产后访视的宣传教育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这也要求医务人员需要具有全科医学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市场、风土人情、哲学及历史等知识,掌握心理学、营养学、健康教育学、社会关系学等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形象,才能与产妇及其家庭成员建立信任感[11]。

综上所述,出院后家庭访视跨出医院,迈向社区,走进家庭,它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又最大程度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保障了产褥期妇女和新生儿这一弱势人群的身体健康,是母婴顺利度过产褥期的有力保证[12]。同时家庭访视可改善护患关系,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家庭访视拓宽医疗市场,提高了经济效益,也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我国的家庭访视护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值得大家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母乳喂养指导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8:40.

[2]范崇纯,黄群.母乳喂养的评估与临床管理[J].上海护理,2014,14(5):91-94.

[3]祝存艳.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前沿,2015,5(7):115-116.

[4]刘晓琴,张晓宇.集束化干预在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4):28-30.

[5]傅小兰,黎俊峰.护理干预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0):940-94

[6]林琳,王培红,李莹.个性化持续性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依赖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12):67-68.

[7]代红霞.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效果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8):831-833.

[8]赵红霞.产后护理干预促进母乳喂养120例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7):3650-3651.

[9]牟遇霖,何秀珍.早期产后访视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0):3168.

[10]匡彩凤.剖宫产术后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204-206.

[11]朱玉兰.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华妇幼医学杂志,2014,10(4):480-481.

[12]张冬姣.重视产后家庭访视提高母乳喂养率[J].基层医药论坛,2013,17(30):4075-4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