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嘉绒藏区小班儿童不良饮食卫生习惯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浅谈嘉绒藏区小班儿童不良饮食卫生习惯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袁航丽

嘉绒藏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农牧区,这里幼儿园教师每年都会请乡妇幼工作者都会为幼儿体检。看到小班幼儿入学体检中存在着不少营养不良的、营养过剩的、贫血的、肠胃功能补好的,抵抗力差的,教师十分忧心。我们通过入学观察,发现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十分差。和家长交流,家长却认为孩子自己不会吃饭、不会洗手、不会擦嘴;不会拿勺的;边吃边玩,吃饭到处掉米粒;偏食等这些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能有东西下肚,能吃饱,没有疼痛。为何会有这些不良习惯?为何会出现如此现状?笔者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发现形成原因如下:

1缺乏父母陪伴的家庭环境滋生不良习惯为了改变现有的家庭状况,狠抓经济,园内的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其孩子在断奶之后,或到遥远的发达区务工,或上山挖药弄草放牧牛羊。这些留守孩子随空巢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生活。由于各个家庭的文化水平、个人修养等综合素质总的较低,加之这些空巢监护人或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或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

2父母过于担心助长不良习惯

由于3~4岁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的手部小肌肉协调性还比较弱,手指与手腕的灵活转动与协调用力不好,手脚眼的合作能力差。大多数家长过于担心而不敢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其尝试。就拿洗手来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洗手时常有成人代办的迹象,问为什么会代办。家长的回答一个字“怕”。怕孩子洗不干净,怕孩子摔,怕孩子不擦肥皂等。

3错误的关注点影响放任不良习惯

由于本区域居民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家长平常接触的知识少,家长不懂得如何科学养育孩子。家长关注较多的是幼儿进餐时的摄入量,只要进入孩子胃中的数量够,荤素无所谓,零食主食不区分。由于长期对习惯的培养不重视,幼儿没有形成正常的饮食规律。就饮水活动来说,家长知道人体需要水,饮用足够量的水会减少幼儿的发病率,他们对此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他们却不知道生活中不同饮品对身体的影响不同。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喝进肚的是液体内的就行,并不知道饮料会导致幼儿的龋齿的发生,过多饮用会影响肠胃的健康。

4习惯培养知识的缺失

家长缺乏相应的经验,或没有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或不重视幼儿餐具使用的方法,或有心教育却没有找到合理的方法引导幼儿。

5成人习惯影响导致

爱模仿是小班儿童明显特点。3~4岁的孩子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周围的环境有浓厚的兴趣。模仿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对各种行为规则进行理解、掌握然后形成自我经验。他们的自我意识形成得益于生长的环境。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家人的习惯直接影响幼儿习惯形成。家长自己的饮食态度和习惯不正确,就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家人自己正确的饮食态度和习惯就给孩子树立了好形象。?可塑性极强的孩子就会在园内的活动中折射出各个生活、饮食等习惯各异的家庭特点,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气质、性格、习惯都不相同。

6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特点影响

3~4岁幼儿的智力和能力发展都相当有限,情绪也不稳定,他们能通过面部表情识别他人的情绪。由于环境中不可控的因素比较多,他们的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感染和影响,在面对冲突或不如意事件通常利用哭泣、顶撞等方式等待他人的帮助释放自己的情绪。他们的这些情绪会影响彼此。例如就餐时别的孩子大声叫嚷时,他也跟着大声叫嚷,别的孩子表现惧怕的情绪,他也表现惧怕的情绪。如果同伴之间闹矛盾,也会导致情绪低落,食欲不佳。

此外,该阶段的孩子娇嫩,身体抵抗力差,脾胃功能发育不健全的特点也会影响孩子进食。第一,狠心放手,爱心呵护,遵循幼儿习惯培养教育原则,将日常教育活动精细化。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慢慢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一日活动必须由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如通过运动游戏发展幼儿粗动作、通过区角活动练习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发展幼儿精细动作。狠心放孩子手,大胆放宽家长心,精心锻炼幼儿成长。孩子的意志力较差,习惯“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

第二,家园共育培养好习惯。为了给每位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家长理智的爱孩子,会配合幼儿园正确的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幼教工作者就要将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给他们。在家园达到相互理解、支持、信任的良好氛围中让他们知道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与幼儿先天身体素质、性别、个性及早期教养环境等有关。教会家长尊重信任幼儿,学会放手,让孩子体验成功;教会他们与孩子共同设立行为规范,理智拒绝不当要求,对抵抗心理要正面疏导不强制命令;多学习改变观念,妥善安排饮食,工作再忙也要保证幼儿规律饮食;改变教育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着急,需要耐心引导;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等。

第三,巩固保持,奖励肯定。点滴的进步来之不易,一定要保持住。这时抓住幼儿“爱表扬”、“好表现”的心理,给予幼儿一些言语上、物质上和行动上的奖励,不但会让他的好习惯养成,还会让他更自信。五角星是他们的最爱,是最好的物质奖励。家长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评比角,准备一些好看的贴纸,每周记录他在家用餐的情况,如果一周下来,幼儿吃的好的,就可以买个他喜欢的小礼物,调动他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州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