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邬文才

邬文才(四川省通江县铁佛中心卫生院四川通江636723)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98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Ⅰ组50例)和法莫替丁治疗组(Ⅱ组4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Ⅰ组止血有效率(92%)明显高于Ⅱ组的有效率(62.5%),P<0.01;法莫替丁治疗组的头痛、恶心、腹泻的发生率均高于奥美拉唑治疗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基层医院可以积极使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法莫替丁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虽然近年诊断及治疗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在高龄、有严重伴随病患者中病死率仍相当高,临床应予高度重视。本研究通过观察我院9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探讨临床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2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8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18-74岁,平均52.5岁。经过临床诊断表明,胃溃疡4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5例、胃粘膜损伤10例、肝硬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例。失血量400-2000ml,98例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奥美拉唑治疗组(Ⅰ组50例)和法莫替丁治疗组(Ⅱ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特点、溃疡分型和平均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Ⅱ组:静滴法莫替丁20mg/次,每12小时1次,治疗2周。治疗Ⅰ组:静滴奥美拉唑40mg/次,每12小时1次,治疗1周。同时两组均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治疗期间检测血压、脉搏、血红蛋白、肾功能及大便情况,密切关注电解质及生化指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检验和x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及止血疗效的比较观察组的平均止血时间(32.4±7.6)小时,明显低于对照组(85.1±8.5)小时,(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对照组62.5%(P<0.01)。

2.2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观察组头痛2例、恶心1例、腹泻2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5例、5例,(P<0.05)

2.3两组患者均有2例发生反复出血症状。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症之一,病死率高达8%~13.7%。因此,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目前仍是常见的急症。如治疗不及时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死亡[1]。患者应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法莫替丁是一种可逆的竞争性组胺H2受体阻滞药,对胃酸及胃蛋白酶均有抑制,但不能完全抑制胃酸的分泌,特别是不能抑制餐后及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其抑酸效应为70~75%。奥美拉唑为H+-K+-ATP酶抑制剂。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抑制胃酸作用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奥美拉唑进入人体后,特异性的聚集在壁细胞,降低了H+-K+-ATP酶的活性,从而使胃内的PH值上升,达到抑制胃酸的作用。另外,奥美拉唑还可与幽门螺杆菌表面的尿素酶结合,通过抑制尿素酶的活性而达到抑制和根除HP的作用[2,3]。奥美拉唑对H+分泌的抑制还有去除其对组织的腐蚀作用。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治疗效果差,提倡用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及其囊压迫止血[4]。本研究运用法莫替丁和奥美拉唑分别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分析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表明,治疗Ⅰ组止血有效率92%明显高于治疗Ⅱ组的有效率62.5%,P<0.01,提示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法优于法莫替丁。同时,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是奥美拉唑的头痛、恶心、腹泻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治疗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奥美拉唑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在基层医院可以积极使用。

参考文献

[1]崔丽红.奥美拉唑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5,18(3):151-153.

[2]马驰骋,李振作.奥美拉唑与泰胃美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16(5):380-382.

[3]张代忠,钱利民.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三联疗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临床观察[J].齐鲁药事,2008,279(5):312-313.

[4]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