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试论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

万婧

王羲之故居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文物是我国重要的历史遗产,通过考古对文物的挖掘和探索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社会的文化。在文物考古过程中环境因素中的酸雨、水污染以及光化反应等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文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考古活动进行中环境也会因此而产生变化。提升文物保护和考古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环境因素;文物;考古;环境保护

一、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探究

历史文物历经多年都是在地下的环境当中存放的,但是近些年由于人们寻求经济发展而对大自然进行过度的资源利用和开采,很多的污染物质进入到大气、水源、土壤当中。而这些环境因素对考古文物有很大的影响,水源、大气的污染虽是无形的,但是危害却很大,不仅对已经挖掘出来的文物有不良的影响,对还没有挖掘的历史文物来说潜在的危害更大,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很容易对文物造成破坏,损坏文物表面。下面将对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进行分析。

1.大气环境中的污染源对文物的影响

大气环境中的污染主要是人们工业生产、尾气排放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污染气体,这些污染物质进入到大气层中造成了污染,而这些污染气体与大气环境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形成具有腐蚀性的酸雨。酸雨是近些年主要的污染现象,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酸雨落到地面的物质表面就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是由于酸雨当中含有硫酸、硝酸等强腐蚀的化学元素,酸雨一旦沾染文物的表面,文物就会出现腐烂的现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酸雨落在古建筑的表面就会侵蚀建筑物结构,建筑物的墙体厚度会逐渐变小。而且酸雨的渗透力比较大,落到地面上后会逐渐渗入到地下,会对地下还未挖掘的文物造成伤害,尤其是地下环境当中的铁质文物。

2.水环境中的污染源对文物的影响

关于水环境中的污染源对文物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水环境的污染源具有流动性而且扩散的范围比较大,扩散的速度也比较快。人类生产过程当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水,污水流入环境中就会扩散到周围的水源当中,水环境中的污染元素主要有酸、碱以及有机污染物质等。被污染的水源如果渗透到土壤环境中就会对地下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改变土质环境,对考古文物的开采和贮藏都非常不利。同时污水沾染文物的表面也会影响文物的质量,尤其是对陶制品、墓葬以及化石等文物的破坏力比较大。

3.光源辐射污染对文物的影响

光源辐射污染对文物的影响程度比较大,如果光源辐射到文物的表面就会使文物的表面出现老化的现象,文物表面结构的硬度和强度都会逐渐减弱,对文物的存放非常不利,严重降低文物的品质和价值,最终光源辐射会造成文物被侵蚀的后果。光源辐射主要是来自于自然界太阳当中的紫外线,紫外线的辐射对文物的杀伤力是很大的,而且紫外线的透射力比较强,会与大气环境中的含有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质进行光化反应,生成出含有有机醛类的化学物质,从而对文物表面进行破坏,使文物的储存期限变短。

4.地下水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

地下水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下水位的上升和地下水污染两个方面。地下水位上升就会对地下环境当中的文物进行侵蚀,或者由于地下水位的上升,地下环境就会被水渗透,土质结构的坚固性变弱,若出现土地坍塌的现象,地下的文物就会因受到撞击、压迫而破裂损坏。因地下水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文物损坏的现象已经出现了,如古埃及的狮身人面雕像就因地下水位上涨而面临着被侵蚀的危险,而且已有轻微的破坏现象出现了。

5.水土流失对文物的影响

在进行野外考古活动时由于人为的挖掘、开采活动会一定程度的改变土地结构,还会在挖掘的周围堆放挖出的石头和土。土地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地面结构的坚固性,容易发生土地坍塌的现象,而如果在开采的过程中出现降雨刮风的现象就会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考古的顺利进行,也有可能对文物产生破坏。另外在考古的过程中人员随意乱丢垃圾也会对土质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对文物产生影响。

二、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措施探究

1.做好文物考古前的基础准备工作

文物考古前的基础准备工作就是考古前期的调查工作,这是保证考古活动进行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考古调查时期不仅要了解文物情况,还要对考古文物的生态环境进行细致调查。保证考古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保证文物的完好无损,同时保证其生态环境不受到伤害,使文物考古和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2.考古活动要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在文物考古活动的挖掘阶段要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挖掘工作开始前要先进行设计规划,追求最为合理的方式和方法。要注重分析研究地表的土层特点,挖掘后的处理工作要追求其原有的状态,尽量保持生态环境的原生态。文物考古环境的保护要以自然规律为基础,既要保护文物环境又要改善生态环境,不同的文物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分散的文物进行博物馆收藏,大遗址文化则采用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方法进行保护。大遗址考古文物保护有利于实现文物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3.加强规划管理力度,与相关部门充分合作

在进行文物考古环境保护时如果只单单依靠文物保护部门的话,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质量、效率还是很低的,因此要加强考古文物保护的力度,与文物保护相关的部门进行充分的合作,要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对文物考古进行全面的保护。由于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比较大,首先就要与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将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相结合,共同促进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实施。然后根据文物保护现状完善相关的法规,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从而提高文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的质量。

结语:文物考古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大气污染、地下水上升、水资源污染以及紫外线的辐射都会对文物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而文物考古活动也会使环境产生变化或造成污染,因此一定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同时在考古活动中做好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加强规划管理力度,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从而有效提升考古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迟畅.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2):11-13.

[2]花霆.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及文物考古环境保护问题探讨[J].丝绸之路,2017(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