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应如何把握儿童心理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小学音乐教育应如何把握儿童心理发展

郭舫伶

(浙江省温州市黄龙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小学生都非常喜欢音乐学习,其音乐爱好很多都是感性层次。小学生兴趣多变,对音乐的学习也没有很好的控制能力,致使其学习不稳定。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和质量,提高音乐教学效果,音乐老师要把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学时,对儿童进行阳光、健康思想的渗透和灌输,对儿童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儿童;心理发展

小学时期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其进行德智体美全培养,会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有些小学生的家长,只重视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因此,学校老师要纠正这种教学和学习观点,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这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下面分析一下关于在音乐教育中如何把握儿童心理发展,以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1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来源于其对新事物感兴趣

通过心理学研究,儿童对某项学习感兴趣会激发其学习热情,这是其学习的重要原因,儿童时期,对新事物好奇,有探索和研究欲望,因此也会对音乐学习感兴趣。可是其心智不成熟,随着对音乐的熟悉和枯燥性,而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是因为儿童缺乏积极主动认知事物的能力,不能正确理性判断和决定,假如老师对其不能正确引导和鼓励。学生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动力。

1.2儿童学习音乐更多的是感性层次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感兴趣,对各种简单的声音和动作都会进行模仿,这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开始学习音乐也同样是进行模仿,对其学习和喜爱停留在感性层面。而对音乐内涵、表现的情感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感知很少。经常会发生喜欢某个音律而能快速学会,而对于不喜欢的曲目始终无法学会[1]。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大多数是进行记忆和模仿,不能和成人一样理解和感受音乐含义,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进行有意识的主动学习。

1.3爱好多变,学习不稳

小学时期的儿童过多的注意新鲜事物,其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爱好兴趣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会导致其学习兴趣也发生变化。现在是科技信息时代,各种音乐的展现对儿童产生冲击,他们不会正确选择音乐,会跟着感觉和兴趣模仿各种类型音乐,例如有的儿童学习和演唱对其根本不适合的流行音乐。如果老师和家长不能对儿童进行有效帮助和引导,会对其心理发展造成影响,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2、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把握儿童的心理

2.1以音乐理论激发儿童兴趣

因为儿童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会经常发生喜好变化。家长或者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鼓励、表扬等都会儿童产生影响,使其发生爱好变化。所以,老师和家长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使其能长期保持爱好和兴趣,进而可以更好的学习音乐。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学习是儿童学习音乐的基础,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对儿童的音乐教育的目的。比如可以应用游戏教学、学生间互动、制作各种模型、应用多媒体动画展示等各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儿童能长时间有效学习音乐知识。

2.2以儿童超强能力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可是因为其认知能力差,不能正确判断事物的优劣好坏,因此小学生会受到流行音乐等误导,进而对其进行模仿和学习[2]。所以,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时,要对其进行不断的灌输和渗透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思想,引导儿童学习符合其心理发展的优秀的儿童歌曲。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传统优秀音乐作品,在进行儿童音乐教育时,老师要把民族文化和音乐相结合对儿童进行教授,在民族音乐学习中,培养儿童的爱国情怀,提高儿童的民族意识。学习优秀儿童歌曲,引导儿童学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3结合儿童特点,开展音乐活动

小学时期的学生是其心智发育成长时期,儿童缺乏发散性思维,没有相应的想象力,进行儿童的音乐教育时,老师要对有针对性的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不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提高其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自己特有的创造意识,在学习音乐时发挥其想象力,提升小学生感受音乐内涵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特点,老师要根据其不同兴趣和爱好对其进行引导,组织儿童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展现自己的特长,增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在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中结合自己的想象力,促进其音乐学习和欣赏能力的提高。

2.4结合音乐教学,提高儿童综合素质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爱他人、团队合作等意识。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也爱表现自己,而忽视他人。老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要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要学会关心他人,能与人团结合作。具体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不同思想编排相应的音乐情景剧,或者举办团体表演节目等,让儿童有团队合作意识,与学生间友好相处。比如,进行器乐演奏时,老师有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团体演奏,学习和练习时,对学生相互配合照顾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具体音乐教学时,老师组织学生团体演奏训练和表演,在课堂合唱,应用各种不同器乐配合,指导和引导学生要相互配合,在有偏差地方要相互照顾,不歧视和排斥,要让大家的演唱、演奏等和谐,要心想一致,团结演奏。并且,在进行各种团体比赛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白,要更好的团结合作才能获得集体比赛的好成绩,也会给自己的集体带来荣誉,自己也才会更光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特殊时期,是其认知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小学音乐教育也要有其特殊性。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可是会随着周围事物的变化而改变兴趣,因自然兴趣而学习音乐也不长久,并且缺乏相应的理性认识和自控能力,使其学习不稳定。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老师要结合儿童的特点,应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长期学习音乐知识,正确引导儿童判断和学习音乐,培养儿童健康心态,提高其综合素质,给其今后的发展和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静.基于儿童心理的小学音乐教育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38-239.

[2]邵雅岚.论如何在音乐素质教育之中培养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J].文理导航,2017(3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