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概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成本控制概述

郎丽娜

郎丽娜(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分公司财务部,唐山063000)

摘要: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其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成本作为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种类和数量产品的资金耗费,是任何时代的任何企业都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在走向市场经济的今天更是如此,所以本文主要对成本控制的涵义、内容和方法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成本控制;涵义;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59-02

1成本控制的涵义

所谓成本控制,就是企业根据预期成本在企业生产中采取一系列管理成本的措施,各部门在自身职能的范围之内,在生产前和生产进行中对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成本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达到企业控制成本的目的。

2成本控制的内容

成本控制的内容非常广泛,这并不意味着事无巨细地平均使用力量,成本控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区别对待。各行各业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控制重点。控制内容一般可以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分类两个角度加以考虑。

2.1按成本形成过程划分

2.1.1产品投产前的控制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本,加工工艺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生产组织方式,材料定额与劳动定额水平等。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最为重要,生产的总成本的一半以上都受到这一阶段工作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这个阶段的控制是在生产前的控制,生产并没有开始成本还没有消耗,正是这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决定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消耗,决定着生产的成本控制水平。

2.1.2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成本的实际消耗的过程。在企业的生产中大部分的成本都是在这一阶段发生的,这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原材料,车间管理等等成本消耗。在生产前制定的预期生产成本目标,在这一阶段进行实施,这一阶段的成本控制水平和效果影响着预期的成本目标能否最终实现。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的,要全方位的进行成本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信息的核算很难及时的得出结果,这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增加了难度。

2.1.3流通过程中的控制包括产品包装、厂外运输、广告促销、销售机构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现在,众多企业都比较重视对市场的管理工作,有些企业甚至不顾成本投入大量资金去进行广告促销,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因此,这些企业活动必须要进行定量,并研究其可行性或是否对企业的成本产生不良影响。

2.2按成本费用的构成划分

2.2.1原材料成本控制原材料的成本在制造业成本中占大部分,一般在60%以上,高的可达90%,是企业及逆行那个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对原材料的成本控制工作,要从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的存储和原材料的使用几方面进行。

2.2.2工资费用控制在所有的成本中工资一项是不能够避免的,而且企业也面临着增加工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做到工资和企业效益的双增长,使得员工的工资和企业的效益能成正比。控制工资的成本,就需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2.2.3制造费用控制制造费用开支项目很多,主要包括折旧费、修理费、辅助生产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等,虽然这项费用在总共的成本中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针对在企业生产中的浪费问题,必须进行控制措施。

2.2.4企业管理费控制这项费用是指企业在管理生产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这其中也包括很多的费用。上述这些都是绝对量的控制,即在产量固定的假设条件下使各种成本开支得到控制。在现实系统中还要达到控制单位成品成本的目标。

3成本管理控制的目标

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在产品的性能相同,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决定产品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的是产品的价格,而企业的成本决定了产品投入市场的价格,因此,只有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进行成本控制,降低企业成本,才能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成本管理控制目标时期成本控制在企业的战略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不再只是控制生产成本,而是控制产品的使用寿命期间的成本,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着降低;从社会的角度看,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资源的节约。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要重视产品创新,积极的运用新技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不能够为了降低成本采取不正当手段,偷工减料或者使用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这样会严重的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这样的后果不但会严重的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还会导致企业的信誉丧失,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3.1成本动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要进行成本控制,就必须知道影响成本水平的因素,哪些活动对产品造成了直接成本,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因此需要通过产量进行这部分的成本分配。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就必须增加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使得最少的成本使企业的效益最优化。尽量避免在企业中的无效工作,这是现代成本控制各方法的基础理念,其它各种概念都是围绕其开展的,因而也是本文的立足点。

3.2成本的含义变得更为宽泛传统的产品成本就是指的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其他的管理和销售费用,并没有在生产成本内。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3.3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传统的控制成本主要是通过节省成本来达到的,就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和生产工艺的变革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高级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设计研究的阶段进行,通过对每一个阶段的评估,可以将不必要的生产环节取消,对产品的质量也不会有影响,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一种高级的战略上的变革。

3.4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因素时间在每一个价值链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一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革新非常的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企业的技术革新,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加迅速,这就减少了产品的使用周期。企业不仅要将产品销售给顾客,还要保证顾客能够正常的使用产品,并接受顾客对产品提出的建议,并在以后的生产中加以改进。这样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信誉。

4成本控制的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是企业成本中发生频繁、项目复杂、金额巨大的部分。生产费用是工业企业中的成本费用中的重要费用。一些固定资产的耗费也属于生产费用的范围,再通过“产成品”、“营业成本”而转入费用要素。对生产过程进行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对整体的成本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业成本法是指以生产经营中各现场的各项业务、作业链为对象,对成本产生的原因及费用分类计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费用归集、分配、考核方法。

加强生产费用核算与控制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生产现场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各项直接费用与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是生产过程中组织治理生产而发生的间接费用。生产现场发生的间接费用种类多、地点分散、金额较大,笼统分配主观性太大,核算与控制相对困难。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生产成本中各车间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方面,能够加强对车间制造费用的控制。

在各生产现场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当紧密联系实际。①按部门进行责任核算时,还应进一步按生产部门内的生产线、预备工作环节、维修工作环节、技术与质检工作环节、计划治理工作环节等组织责任核算。②可对生产现场的制造费用核算进行改革或重新设计。具体做法主要是:在组织机构上,应更进一步划小责任中心,即在设置车间责任中心的同时,按作业环节设置责任中心。在会计科目上,应在制造费用总分类账户之下。按车间设置一级明细账,并进而按作业中心设置二级明细账,将会计科目设置与作业成本法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核算程序上,所有间接生产费用支出除计入制造费用总分类科目外,必须同时在其一级明细账和二级明细账中平行登记。一级明细账归集数据作为车间责任核算备查资料。二级明细账归集的数据作为各作业中心责任核算资料,用于各作业中心的责任考核,并为按作业量分配间接费用做好预备;所有间接生产费用在作业中心归集到制造费用的二级明细账上后,再按各种作业量分配到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原始记录可以打破以前按车间设置电表、气表等的原始记录模式,针对作业中心设置各种原始记录,配备计量衡器具,以便配合根据作业环节进行的责任核算。在计划治理上,应当按企业下达给车间的生产计划制定车间生产预算,并分解落实为作业中心的责任预算。通过这样的具体运作使制造费用的核算与控制方式得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