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高效·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瓶颈·高效·反思

罗焕添

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教育局教研室罗焕添

今年7月,教育部出台《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以后,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靠延长教学时间来夯实、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已行不通。如何利用好45分钟课堂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成为摆在每个化学教师面前的问题。

一、课改瓶颈,难以逾越的高山

1、没有依《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做到以课标指导教学,要么按教参教辅备课,要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标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运用,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落实。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知识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脱离课标教学情况。

2、化学实验教学弱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少教师弱化了化学实验,有的学校虽然做一些实验,但学生是“照方抓药”,使内涵丰富、形式生动、功能多样的化学实验变成单调枯燥、形式主义的“机械运动”;有的学校几乎不做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纸上谈兵”,热衷于“讲”实验、“画”实验、“假说”实验,甚至用视频代替实验。

3、急功近利似的“满堂灌”

大多“80后”的教师都有深切的感受,教师恨不能在课上把整本书讲授给自己的学生满堂灌,知识点一个接一个,甚至还拓展延伸。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如坐针毡,创新思维受到束缚。这样的记忆让这些年轻教师清晰地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却苦于难以找到更好的方法,于是沿着“老路”继续走下去。

4、题海战术

任何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都离不开一定量的实战练习。作为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对已学知识形成补充和延伸。作为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最终提高课堂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于是,很多教师把“题海战术”当作不贰法宝。大量布置作业,试卷满天飞。教师不加选择地抛给学生做,学生做得天昏地暗,结果往往并不好,浪费了时间不说,也削减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从而造成被动学习的心态。

二、高效课堂,坚持不懈的追求

实现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如何利用好、发挥好45分钟课堂时间,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设计

对于教学设计,笔者有以下几个感受:①如果没有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进行对课堂的精彩预设,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流洒汗水、不流洒心血,在上课中就会冒虚汗;③老师在上课以前没有进行充分教学设计,虽然讲得汗流浃背,但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④教学设计没有止境,要进行反复思考、反复锤炼;⑤精心教学设计,未必有精彩的课堂,但不精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必不精彩,而且还会经常出现不尽人意的教学问题。

如何做到有效教学设计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

①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确定,只要你确定教学目标时,你的课堂教学就有一个主线,或者说赋予你的这节课鲜活的灵魂,目标非常重要,没有它就失去了方向,失去方向,你整节课都是混乱的。

②内容要合理;新课标鼓励我们大胆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作为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加工要合理,详略要得当,删减要合理,必要内容要进行适当的补充。

③确定重点、难点;有了重点难点,你的课堂才有节奏,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

④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时心里一定要装着学生,要跟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

⑤要有良好的预设,导入要新;“忽如一夜春风来”,没有预设你可能是冷风、寒风。

⑥提问要精确;“一石激起千层浪”,提问必须经过层层思考。

⑦练习要有效;不能原地踏步,要更上一层楼。

⑧作业要适度;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淡妆浓抹总相宜”。

2、有效调控“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生成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或照搬从教师或课本获得信息的过程。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同时要求教师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新课改以来,出现一种极端的行为,由过去的课堂沉闷,教师一讲到底变成现在学生的满堂说、满堂跑,看似热闹,学生的思考和知识的获得大打折扣。课堂的学生自主常常变成自流,合作变成形式,三五成群,叽叽喳喳,浑水摸鱼者大有人在,小组的合作交流变得时尚和风行,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哗众取宠,有名无实。

有效调控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关键是要把握“度”,避免“自主”变“自流”,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放”与“收”的尺度,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课堂布局的巧妙安排和课堂气氛的有效调控得到有机统一。

3、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效整合

科学探究需要接受知识,知识是探究的基础;接受式学习需要探究的思想并与探究结合。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有效整合——在“接受中探究”与在“探究中接受”。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先准备好有关实验器材,给学生一些铁粉、锌粉、铜粉、镁粉等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与讨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有些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而有些则不能;(2)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不一样。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指出:各种金属的价格不同。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学生自然能明白为何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的道理了。

不言而喻,如果仅靠学生做几个化学实验就指望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发现化学原理或规律,如果不是自欺欺人也是痴人说梦。因此教师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零散的、感性的知识基础上,不失时机地通过讲解让学生以接受的方式将知识予以深化和系统化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反思,专业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和整个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边教边学,不断改进教学。当前不少教师只是象征性、机械式、表面化的反思,不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如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等进行剖析和总结;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促反思,以反思求优化,以优化保有效。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才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对初中化学教学一定要逾越课改瓶颈,打造高效课堂,加强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加强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全面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成为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质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