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2

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柴伟光

(哈尔滨市老年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保髋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优7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7.5%;对照组患者优4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68.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0.5±11.2)分;对照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5.8±1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髋关节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康复治疗;髋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157-02

股骨头坏死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股骨头血液供应受到破坏,导致骨小梁和骨髓破坏为特征的疾病[1],病情逐渐进展会导致继发性骨关节炎;早期治疗能够避免股骨头进一步坏死,改善股骨头血供;保髋手术能够对死骨进行清除,提高血液供应,促进新骨形成;但患者术后长期卧床会对关节功能的功能带来影响,因此,加强患者的康复训练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X线片及核磁共振确诊,采取保髋治疗;排除严重躯体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为(46.8±3.7)岁;采取髓心减压加植骨术患者6例,带旋髂骨膜瓣植入术7例,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术3例;对照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0~57岁,平均年龄为(46.2±3.5)岁;采取髓心减压加植骨术患者5例,带旋髂骨膜瓣植入术8例,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术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保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术后2周内进行肌力训练,逐步增加髋关节弯曲,家属对患者进行被动屈伸训练;观察组采取系统康复训练,具体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能够提高手术效果,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认识到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积极进行训练;术后第一天到一周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臀大肌静力收缩训练,被动抬腿训练;术后第二周患者的肿胀消退,对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关节主动训练;术后第三周对患者进行膝关节训练,膝关节屈伸、站立、行走等练习;术后第四周对患者的臀股肌进行抗阻力训练;术后四周以后对患者进行腿部抬高训练,下床行走训练。

1.3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Barthel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采取Harris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包括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疼痛、畸形。评分在90分以上为优;评分在80~89分之间为良;评分在70~79分之间为可;评分在70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优7例,良7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7.5%;对照组患者优4例,良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68.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37.6±9.8)分,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0.5±11.2)分;对照组术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38.5±10.2)分,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5.8±12.1)分;两组术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头坏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受长期疼痛刺激易出现关节和股骨头内高压病变,导致关节周围组织水肿、肌力下降等,导致髋关节僵硬;保髋手术治疗是将坏死区病灶清除,但术后股骨头仍不稳定,需要长期修复过程[2],因此,加强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利于保证股骨头稳定,促进坏死修复;髋关节是躯干和下肢的链接,是维持行走功能的关节,手术或创伤、粘连等情况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在术后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保证股骨头内和周围骨的愈合,避免出现粘连、僵硬情况;早期康复训练中采取肌肉静力收缩、关节活动训练等,能够促进患者髋关节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介质的吸收,减少了局部刺激,从而更加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3];同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使患者能够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减少对训练的抵触心理,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87.5%;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68.7%;观察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0.5±11.2)分;对照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5.8±12.1)分;充分表明了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髋关节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叶青,谢君.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5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29(1):29-30.

[2]吕印格,王新,徐世强.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4):67-69.

[3]史书霞.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1,12(03):56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