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益肠片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固本益肠片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

顾祎敏

(上海市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333)

【摘要】目的:观察固本益肠片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且属于中医脾肾阳虚证型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0.1tidpo,治疗组予固本益肠片8片tidpo,并予针刺足三里、脾俞、肾俞、关元、天枢每周三次,两组均观察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固本益肠片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固本益肠片;针刺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302-0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根据其症状可分为便秘主导型、腹泻主导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其中,以腹泻型最为常见。对此,我们根据腹泻型IBS脾肾阳虚的病机特点,以固本益肠片联合针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居民患者。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根据IBS(腹泻型)罗马III诊断标准[1]。

1.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参考2010年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总结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如下:

主症:晨起腹痛即泻,腹部冷痛,得温痛减,形寒肢冷。次症:腰膝酸软,不思饮食。舌脉: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符合舌脉及主症特点,两项及以上次症者可诊断。

1.3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属于脾肾阳虚型。(3)年龄在18~75岁之间。

1.4排除标准

(1)年龄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合并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者。(3)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1.5剔除和脱落标准

(1)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的病例。(2)治疗期间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或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能继续接受治疗者。(3)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按规范用法接受治疗。(4)患者自行退出实验。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0.1tidpo;治疗组予固本益肠片8片tidpo,并予针刺双侧足三里、脾俞、肾俞、天枢穴及关元穴。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选用0.30mm×25~75mm毫针行指切法快速进针,得气后施以补法,留针20min。每周3次。以上两组病例均治疗并观察12周。

2.2观察指标

(1)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等。(2)相关体征:每两周记录患者的体温、心率、心律、血压、舌质、舌苔、脉象等。(3)疗效指标:治疗前后IBS症状积分(包括腹痛、腹胀、腹泻等)。

2.3疗效判定[2]

2.3.1症状积分评定标准(1)腹痛和腹胀程度评分:无症状为0分;经提示后方觉有症状为1分;不经提示即有症状为2分;患者主诉为主要症状为3分。(2)腹泻的频率评分:无症状为0分;<每日3次为1分;每日3~5次为2分;每日6次为3分。

2.3.2疗效判定标准按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计算症状改善百分率。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显效,50%≤症状改善百分率<80%为有效,症状改善百分率<50%为无效。

2.4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20.0。

3.结果

3.1一般资料分析

本课题共纳入研究病例64例,均为上海市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社区居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IBS症状积分等比较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固本益肠片加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组)总有效率为83.87%,见表1。

注:经Mann-WhitneyU秩和检验(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3.3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及病例脱落情况

治疗组中,1例治疗过程中自行退出试验,予剔除;对照组中,3例治疗过程中自行退出试验,予剔除。剔除病例均未纳入统计学分析,两组安全性指标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

4.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易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形状改变为临床表现,但是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病因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精神、感染等因素有关[3]。目前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以胃肠动力调节剂、钙离子拮抗剂、肠道益生菌等为主,但疗效有限。

腹泻型IBS属中医“泄泻病”范畴。多由脾胃素虚,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加之本病病情迁延难愈,往往病程较长,易致“久病而虚”、“久病及肾”。因此,本病日久往往表现为脾肾阳虚的“病机之本”。固本益肠片是由党参、白术、黄芪、补骨脂、山药、炮姜、当归、白芍等药物组成。方中取党参、白术相须相使,以健脾助运;黄芪为补气“第一要药”,用其补益脾气;补骨脂即可补肾助阳,又可温脾止泻,为脾肾阳虚证泄泻的常用药物(如四神丸中补骨脂的运用);山药功可“益肾气、健脾胃”,药性平和,为脾虚泄泻所常用;炮姜性味辛热,可温中散寒,故可用于中阳不足所致之腹痛、泄泻;并以白芍缓急,以治疗IBS胃肠道痉挛所致之腹痛;另以当归养血和血,助白芍缓急,以上药物合用,功能健脾温肾,涩肠止泻。既往的临床实践证明,本药治疗各种脾肾阳虚型泄泻(包括IBS)均有确切疗效[4]。

针刺法,亦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我们选取其作用于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天枢,具有培元固本作用的关元穴,以及相应脏腑的背俞穴,可有效起到补益脾肾的功效。本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较为安全,适于在社区医疗机构推广。我们认为,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以该方法与相应的中成药物相结合,可明显增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的治疗效果,并且可避免由煎煮中药汤剂而造成的不便,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通过上述临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以固本益肠片联合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由疾病所造成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临床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2):38-40.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3]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4:1948-1951.[4]王宏志,何仁胜,刘俊.固本益肠片联合酪酸梭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1):897-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