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研究杨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生态环境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研究杨宇

杨宇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市容市政管理局,广西钟山542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地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战略被落实到城市的建设中,生态市政工程开始兴起。但是,由于我国生态市政工程施工和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观念落后,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市政工程的总体建设质量。下面本文将浅析生态环境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生态市政;工程技术

引言:

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施工工作比较复杂,且由于目前我国生态市政工程的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仍不高,使得生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针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提高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

一、生态市政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生态市政工程施工的主要任务

在对生态市政工程进行施工时,其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施工项目的整体进度、施工质量、施工的科学性和安全性等符合施工目标,以更好地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施工的标准。目前,我国在对生态市政工程进行管理时,主要采用的是目标管理法。顾名思义,目标管理法就是以建设目标为主要导向的管理方法。在确定了建设目标之后,施工各部门便根据目标来对生态市政进行建设和施工。由于这种方法主观性比较强,对目标的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相关的建设人员有较好的专业技术水平,以更好地确保生态市政工程的施工效果,使得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为了能让生态市政工程建设得更好,相关的部门应该抓住生态市政施工的主要任务,注重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科学性等[1]。

(二)生态市政工程施工的目的

有了目标,才有了前进的动力,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也是如此。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必须有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使之与生产和发展相适应,以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在对生态市政工程进行施工时,相关部门有关施工人员应该明确其建设的目的。即完善城市建设中的给水、排水、道路、桥涵、隧道、燃气、供热、防洪等基础设施。各项市政工程与城市其他建筑工程相比,具有投资大、工期紧的特点,特别是水源、气源、桥梁、陇道、防洪等工程,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而且工程大部分是地下工程和基础工程,需要提前安排,在施工顺序上需要先行一步,其建设具有先行性。同时,城市的生产和人口一般都是同步增长的,而大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如供水、排水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它们不能因需求的少量增加而随之做相应的扩大,而只能按一定等级阶段性发展;还有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和各种管线,建成后需拓宽和增容,其工程难度大,拆迁费用昂贵,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设施的正常运转。所以,这些基础设施不仅要在时序上超前,而且在设计容量上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与城市其他建设同步形成和协调发展。而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则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2]。

二、我国目前生态市政工程的现状

在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但是我们也需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建设以及市政工程建设。而由于人们落后的环境保护观念,市政工程发展的过程中,让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其严重的破坏。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资源被大量浪费甚至遭到严重破坏。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创造更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破坏性的开发模式,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也不能满足我们对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建设生态市政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随着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提出和深入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推动绿色事业的发展。例如城市道路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公园、广场等大面积的绿化建设也正在大规模兴起。随着人们环境观念的改变,在市政工程建设中,人们开始注意发展生态市政工程建设。在许多城市中,在道路、河流、城市公共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与之相适应生态环境建设也全面展开。经过各方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市政建设逐渐开始转向生态市政工程。在建设市政工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配合着在工程周边开展绿化建设,先后建成了一批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等。但是这种建设模式也存在同题,主要表现为:生态市政工程建设主要还是以局部地区的绿化美化为主,并没有解决城市大区域内的生态系统问题[3]。并且,现代城市生态市政建设中,其减轻环境污染、降低城市噪音、净化废弃物等能力还比较弱,我国的生态市政工程建设仍面临着难题。因此,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应该着力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多样性,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与调节环境的能力[4]。

三、生态市政工程的建设原则

(一)多样性原则

在建设生态市政工程的过程中,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不仅仅是建筑工程的多样性,更是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相关建设人员应该将生态学更好的融入到生态市政工程建设中来,以更好地保护保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市政工程的生态化。

(二)自组织与能动性原则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应该单单只是一句口号。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各种资源,人们在利用环境和资源发展自身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应该尊重生态环境,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中其他生命个体的发展权益。而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系统具有自我发展、调节和组织的能力。生态市政工程建设应该中遵循生态环境系统的自组织与能动性原则,注意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与协调发展。人类在利用环境、开采资源的时候,应该有计划、有组织的对自然环境进行开发和利用。从城市建设角度来看,应该建设生态化的市政工程,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5]。

四、结束语

建设生态市政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在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施工,以便保证可持续发展。而相关的施工人员也应该不断加强保护生态的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以更好地提高生态市政工程施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饶甲.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07):7.

[2]周林涛,苏进展,杜小姣,王岚,赖庆旺.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工程的关键技术探讨[J].北方园艺,2018(13):00185-00188.

[3]徐飞.生态环境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8):11.

[4]陈桂久.生态保护背景之下衍生出来的生态市政工程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8):118.

[5]田维,戴少伟.生态环境下生态市政工程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