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咯血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咯血临床效果评价

李小芳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省成都市611530

【摘要】目的:评价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咯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病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54例支气管扩张伴大量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血凝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观察组复发率为7.41%;对照组复发率为29.6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咯血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凝酶;氨甲环酸;咯血;效果

支气管扩张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大咯血主要是指每日咯血量超过500ml,或者一次咯血量超过lOOml,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内科急症,发病时患者多表现为出血性休克、窒息,严重情况下可致死,重症咯血患者的死亡率能够达到50%-100%[1]。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是近几年来一种用于咯血治疗的重要方法。现结合我院在咯血患者治疗中,采用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了解在咯血治疗中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的应用效果,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来自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接诊的支气管扩张大量咯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中大咯血的诊断标准。选取5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7例,女性l1例,男性16例,年龄为24—81岁,平均年龄为(51.20±1.2O)岁;患者每日咯血量最多达到了730ml,最少为300ml,平均咯血量为(430.22±2.20)ml。观察组患者27例,女性10例,男性17例,年龄为23—82岁,平均年龄为(52.17±1.33)岁;患者每日咯血量最多达到了720ml,最少为310ml,平均咯血量为(427.30±3.20)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血凝酶(批号:1106151,规格:1kU/支,山东蓬莱市蓬莱诺康药业有限公司)2kU/kg,加入生理盐水2ml静脉注射,1次/12h。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批号:111201,规格:0.5g/支,上海信渲金朱药业有限公司)1g,1次/d,维持至咯血停止后72h。

1.3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拟定,治愈:患者的咯血症状消失,观察痰血完全消失,且没有活动性出血;好转:患者的咯血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但是仍存在少量的痰血或咯血;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咯血症状无任何改善,或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为痊愈加好转之和与总例数的百分比。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止血效果

对照组患者止血显效的有9例,有效的10例,无效8例,止血总有效率为:70.37%;观察组患者止血显效的有15例,有效的11例,无效1例,止血总有效率为:96.30%;两组比较,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所示。

2.2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2例心绞痛,2例胸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1%(4/27);对照组出现3例高血压,3例心绞痛,2例恶心呕吐,2例腹痛,2例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12/27)。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跟踪随访,其中观察组出现2例复发,复发率为7.41%(2/27);对照组出现8例复发,复发率为29.63%(8/2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从镇静、卧床休息、临床护理以及对症干预等常规治疗入手,同时予以止血药物治疗。然而因部分患者无确切凝血机制障碍,导致临床治疗存在局限性[3]。注射用血凝酶能够促进纤维蛋白单体发生变化,在血管破损处释放血小板因子Ⅲ,诱导磷脂表面形成磷脂依赖性凝血因子X激活物,止血作用发生在局部血管破损处,从而避免了大范围的血管内凝血。氨甲环酸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纤维蛋白抑制剂,能够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和阻止纤溶酶原吸附到纤维蛋白上,从而阻止其激活和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在咯血患者治疗中,注射用血凝酶和氨甲环酸均能够明显降低出血量[4]。

综上所述,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咯血能较快缓解症状,提高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西园,杨育红,马骏青.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咯血106例临床疗效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1):147-149.

[2]吴瑕,仇海兵.垂体后叶素、血凝酶、氨甲环酸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4):152-153.

[3]吴志明.血凝酶与氨甲环酸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止血效果比较[J].医药导报,2018,v.37;No.323(09):59-62.

[4]彭金健,朱建坦,赵勇.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防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出血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