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的新美术教育理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试论中学的新美术教育理念

梁伟

梁伟(高唐县梁村中学,山东聊城252800)

摘要: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好美术课,教师最关键。美术课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人成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视觉艺术;以美育人;以美启智;愉悦性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我们的美术课堂,使每一位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沐浴在春风里。为了追求更高的教育质量,树立“以美育人,以美启智”的大美术教育观念,下面笔者就几年来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感悟与反思及所进行的探索,谈谈自己对美术教育的认识。

一、围绕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美术专业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实用型基层美工,而不是培养设计师和美术专家,因此,在教学中也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施教,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

1.在美术教学的设计阶段,专业教师要注重必要的设计理论教学,摆脱以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将专业基础课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2.在美术教学的实操阶段,以学校的设计室为依托,以典型的实例为蓝本,让学生边临摹边创新,培养学生技术水平能力。

3.在美术教学的见习阶段,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增设专业就业指导课与相关的法律课,如广告法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与法律意识。

另外,专业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更应该教导学生在如何生存、发展、就业、创业等方面建立自信,改变学生盲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业的热情,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市场、社会这些渠道来验证教师的教学成果。

教师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时给予学生以引导和鼓励,感谢他提出了一个大家都想了解只有他说出来了的问题。每个人的知识、经历、思想、观察能力及审美观相同吗?不同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相同吗?只有智慧才能启迪心灵;只有善于提问才能富有想像力。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在评价中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交流思想,大胆质疑,既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师要拥有广博的知识,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术前沿的动态,把握教育的真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自动、互动、探究的实践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及健全的人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教师的引导性,发挥新课程中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的转变。现在的美术教材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参与表现与鉴赏活动欲望。这一角色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发现自己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空间。这样使得学生在表现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创造的喜悦,在自己创造的过程中发现艺术的丰富、深度及魅力。这样的课堂就能让教师成为研究性教师的同时,也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

三、确定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笔者认为新世纪、新形势下,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应该是:1.逐步扩展美术教育的内容和表现手段。美术课程适当导入电影、漫画、卡通、陶艺、计算机多媒体及走出课堂等多种表现手段,同时应考虑学具的准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全面地培养学生,拓展他们的视野。2.重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和融合。这样不仅使美术学科自身发挥作用,还可以多渠道地收益。3.利用社会教育的设施,进一步普及美术馆、博物馆。书本的知识毕竟没有实践来得真实有效,学生对于一件艺术品的欣赏,在博物馆看到时要比书本看到的激动、兴奋。因此可以适当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可以去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文物、字画,这样不仅能补充完善课本上缺少的内容,也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增长了见识。同时,开展比赛性质的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也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以上是笔者在美术教育中的感悟与建议。笔者认为这个目标是艺术教育应该实现的,也是艺术教育能够实现的。

让学生成为美术教育的主体,让他们内在的创造性、表现欲与外部存在的美相碰撞,让“美术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包括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相融合,在自主、互动、探究发展的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素养,达到人格完善的终极目标。笔者相信,艺术和教育天然就有着一种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都将成为面向未来的、教育者共同探讨的和更多人共同追求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陆明德,姚荣荣.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论[M].南京:南京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