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扎格雷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奥扎格雷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程畅

程畅(辽宁省本溪市卫生学校辽宁本溪117000)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133-02

【摘要】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52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每天一次。治疗两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能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奥拉西坦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5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连续收入本溪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4例。

1.2入选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18岁;(2)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3)初次卒中或再次卒中;(4)发病72小时内入院,未经溶栓治疗,经过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塞;(5)连续入组。

1.3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有活动性出血史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脑出血及脑梗死伴发脑出血;(5)蛛网膜下腔出血;(6)患病前即有肢体伤残;(7)重度肝、肾功能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以及近期心肌梗塞,任何脏器出血,妊娠,血小板减少及急性酒精中毒者排除;(8)昏迷患者。

1.4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采集性别,年龄,既往史,临床体征,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测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36例,两组病例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在45岁—7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56例,脑卒中病史者35例,糖尿病史者22例,首次卒中者69例。

1.5治疗方法治疗组将注射用奥扎格雷钠80m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同时联合奥拉西坦2.0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将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同时联合吡拉西坦8.0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

1.6疗效判定疗效判定应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MESSS)(0-45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9-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内;(6)死亡[2]。

1.7统计学方法两组之间比较的计算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总治愈比较(P<0.05),两组总显效比较(P<0.05),两组总有效比较(P<0.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2.2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BC)前后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注射用奥扎格雷钠,商品名丹奥,能有效地抗阻血栓素合成酶(TXA2)的生成,同时促进前列环素合成酶:(PGL2)的产生,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从而使凝血过程受到有效的抑制,使已形成的血栓靠血液平衡关系的破坏自行溶解,最终达到治疗脑血栓,抗血小板聚积、抗血栓治疗可限制梗死灶向缺血半暗带扩展,也可维持这个区域血液而减少梗死面积。奥拉西坦,商品名为健朗星,它能够激活腺基酸激酶,增加合成的作用于门冬氨的(NMDA)受体,影响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升高大脑皮质与海马部位乙酰胆碱的浓度,增加对胆碱摄取的亲和力,同时促进胆碱代谢,提高大脑对氧、葡萄糖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改善记忆障碍,它具有激活,保护和修复神经细胞的作用,对缺氧的大脑有保护作用。从本组研究可以看出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材料显示,两组治愈率、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显著,虽然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吡拉西坦注射液作为一种常规治疗脑梗死的药物,但与治疗组相比,疗效明显不如治疗组,而且治疗组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另外,奥扎格雷钠除抑制血小板聚集外还能减低血黏度、促进脑血流量增加、促进血栓溶解,奥拉西坦还可以促进大脑皮质联络纤维突触的可塑性,调动未受损脑组织重组及功能重建,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药物。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6-377.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病杂志(ChinJNeurol),1996:29: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