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社区居民新型媒体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官渡区社区居民新型媒体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张龙詹衡李学马丽莎张玉文

昆明市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50200

[摘要]目的对官渡区居民进行新型传播媒体健康服务需求调查分析,为更好的开展基于新型媒体下的健康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官渡区80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86份,有效率为98.25%。官渡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中等,居民使用新媒体中比例最高的是即时通讯工具(80.1%),对官方媒体的信任度最高(85.9%),居民当前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广播(78.3%),居民希望通过新媒体获取健康信息的方式主要为微信/QQ(41.3%),居民希望获得健康知识主要是家庭保健(71.20%),就医最需要的信息或服务是预约挂号(84.50%)。结论开展基于新媒体的健康服务要提供居民受众广、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需求的互动健康信息平台。

[关键词]新媒体;社区居民;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技术的推进,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由此可见,“互联网+健康”必将成为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媒体视阈下对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本调查旨在分析辖区居民新型媒健康服务需求,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基于新媒体的健康服务的发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次研究人群为官渡区范围内15-75岁居民,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第一阶段使用PPS抽取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第二阶段简单随机抽样抽取调查户、第三阶段KISH表法确定户中的调查对象;抽取800户,每户1人进行调查。

1.2方法根据研究的目的自行编制《社区居民新媒体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选取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问卷包括4个部分,人口学背景资料、健康素养情况、健康知识获取渠道、健康服务需求。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录入核查数据库;运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总计发放问卷800份,其中有效问卷786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25%。本次共调查男性349名(44.4%),女性437名(55.6%);年龄分布结果为15~<25岁95人(12.09%)、25~<35岁165人(20.99%)、35~<45岁236人(30%)、45~<55岁151人(19.21%)、55~<65岁120人(15.27%)、≥65岁19人(2.42%)。从学历分布上,样本在小学及以下118人(10.7%),初中238人(21.6%),高中/职高/中专347人(31.5%),大专/本科382人(34.7%),硕士及以上15人(1.4%)。

2.2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情况

社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中等。约有70%的居民具有正确健康观,居民对预防接种和正确火灾逃生知识认知情况较好均高于90%,但仍有一半的居民缺乏对吸烟危害的认知以及对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机构的设置了解。(见表1)

2.3社区居民健康服务知识获取渠道

居民经常使用的网络媒体第一顺位为即时通讯工具类(80.60%),社交网络、网络直播媒体及新闻门户网站均约为40%;居民对官方媒体提供的信息信任度最高(85.9%)。居民对信息更新时间间隔需求:8小时(40.3%),24小时(26.1%),一周(22.5%),两周以上(10.9%),对所提供健康图文信息可接受阅读时间需求:3分钟(38.0%),10分钟(36.6%),15分钟(13.7%),30分钟(11.5%)。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主要是电视广播,其次是邻里交流和微信/QQ,获取渠道最少的是健康知识推广APP软件。(见表2)

3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官渡区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的认知度较低。提示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动员和健康教育职能,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基础。

本次调查提示,新型传播媒体逐步成为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新渠道,占有较大比例。新媒体中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自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易用性强,居民接受度高;而健康知识推广软件APPA大众接受度不高,可能与APP软件大多功能有限,有的甚至只有1项主要功能,且内容同质化严重[1];也可能与新媒体健康资讯传播现状不佳,难以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健康需求有关[2],还可能与APP软件发布广告、吸流量、窃取个人隐私,安全性差有关。

基于新媒体下提供的健康服务要以社区为导向,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广泛性、沟通的互动性、成本低、效率高、信息数据庞大和保留时间长等优势[3],综合考虑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健康服务,划分不同的模块或采取不同的方式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对于热点话题可以考虑添加实时的效果反馈和互动栏目,营造“一对一对话语境”[4]。要通过接受度高的新媒体渠道,构建以个人健康档案为核心,集健康管理、就医服务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信息平台,充分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层次、全方位健康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子豪,章红英.健康管理类应用软件国内外现状与前景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6):10-11.

[2]汪纯.医疗健康类App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J].新闻世界,2015,(5):117-118.

[3]雷跃捷,辛欣.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4]张艳,沈调英,王兆钢.应用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91-92.

作者简介:张龙出生(1974.11),疾病预防控制副主任医师,籍贯云南,汉族,本科,主要从事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