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国凤

(徐州市康复医院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舒肝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0例给予柴胡舒肝散水煎剂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帕罗西汀口服。观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汉密尔顿抑顿量表(HAMD)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柴胡舒肝散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抑郁症;柴胡舒肝散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065-02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又称为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中风后出现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临床症状群或状态,多由于病人对患脑血管疾病的恐惧和悲观而诱发,严重影响中风患者病情的复康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早期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笔者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进行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患者60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中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2]。

诊断工具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症的抑郁程度[3],总分<7分为无抑郁,7~16分为轻度抑郁,17~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排除:年龄≥70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出血性中风及混合性中风患者;伴有深度昏迷、伴发呕血等影响中药治疗的患者;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等原因引起脑栓塞者;因意识障碍、失语、痴呆等影响言语理解和情感表达者;既往有精神病、癫痫病史,或有家族精神病史者;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系统性疾病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3~68岁,病程6个月~2年,病情程度:轻度13例,中度12例,重度5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6~69岁,病程6个月~3年,病情程度:轻度11例,中度15例,重度4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的基础治疗,按照中风治疗指南,给予规范的抗血小板聚集、调整血压、控制血糖、调脂等治疗以及康复锻炼等。对照组药物帕罗西汀(赛乐特)是由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20mg/粒。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2g,香附15g,陈皮12g,川芎15g炙甘草6g。水煎服,1剂/天,分2次口服。加减:气虚乏力者加黄芪30g;舌质瘀暗者加丹参20g,郁火烦躁者加郁金15g,山栀子10g;心神不交失眠者加远志15g,石菖蒲15g,炒酸枣仁30g;大便不通加大黄6g。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观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HAMD量表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服用药物后不良反应等情况。

1.3疗效评定标准[3]

依据HAMD抑郁量表减分评定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测定并进行对照。临床治愈:症状消失,情绪正常,量表减分率≥75%。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情绪基本稳定,量表减分率≥50%。好转: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量表减分≥25%。无效:症状、情绪无改善,量表减分率<25%。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使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包。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3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腹部不适、心悸、失眠等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

中风后抑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失眠健忘,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善伸数欠等。其发病机制,一方面是脑内神经损害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道,使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低下,从而导致抑郁;另一方面是躯体功能的丧失,社会、家庭的改变则起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抑郁发生或加重。中医对中风后抑郁无明确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郁症”的范畴。中风后抑郁是因为中风病发病后突然出现的肢体、言语等病变损害导致病人情绪波动,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机失调而为病。笔者亦认为中风后抑郁当属在中风病的基础之上,由于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常而为病,其病因病机是在风、火、痰、瘀的基础上,导致气血逆乱,气机不畅,而致肝郁,是以肝郁为主,兼合脑络痹阻,神明不调,诸脏失安的特点。

根据《证治汇补?郁证》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指出:“木郁达之”。因此疏通气机为郁证总的治则。在治疗上也应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调神通络安神,故在临床上自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该病。柴胡入肝胆经,主升发,能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透散郁热。枳壳入中焦归脾胃,主降,能行气散结,宽中除胀,主治胸膈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柴胡配枳壳一升一降,能升清降浊,恢复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及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芍药酸苦微寒,主入肝经,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平抑肝阳。柴胡、白芍配伍,一散一收,以白芍之酸敛,治柴胡之辛散,且柴胡得芍药而无劫阴之弊,柴胡疏肝气,白芍养肝血,既养肝体又助肝用,是体用兼顾之最佳配伍。甘草和中缓急,与芍药合用,一甘一酸,益阴养血,缓急止痛,使土木得和而气机流畅。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肝郁气滞,日久成瘀,丹参活血化瘀安神,黄芪补气行气,加用两药,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促进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作用。郁金,以功效为名,既入气分以疏肝解郁,复入血分以活血调经,且能化痰湿以开心窍,凉血热解郁。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解毒消肿,配伍石菖蒲、炒枣仁以镇静安神定志。因中风后抑郁不同于普通的郁症,故在治疗上也应兼顾中风病的治疗,当中风病肢体功能得到改善时,可以反过来促进郁症的恢复。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做好病人的心理康复工作,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进行康复锻炼,通过整体调节达到治疗郁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5-146.

[3]张明同.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