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文关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人文关怀

史红玲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人文关怀,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改变,统计两组间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评分来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人文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3.6±5.2与36.1±4.0,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基础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4.8±4.4与51.3±3.2,两组间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评分为24.5±9.9、22.7±5.6、23.6±1.2与19.8±5.4、16.9±2.6、18.4±2.6,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能够明显改善TIA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人文关怀;焦虑;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282-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指伴有局灶症状的短暂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常反复发作,伴有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1]。由于急性发病、伴有意识障碍、失语、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及家属心理压力往往加大,或多或少存在焦虑、不安等负面心理状态,出现意外情况时不能冷静处理,将焦虑不安的情绪向医护人员宣泄,进而影响治疗效果、诱发医疗纠纷。我院2012起对TIA患者给予人文关怀,患者焦虑状态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现总结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我院就诊的TIA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年)》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②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时间较短,并在1h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③排除癫痫、精神疾病;④神经影像学检查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给予人文关怀,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2.5±6.7岁;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1.8±6.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教育背景、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健康教育等。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首先打造适合神经内科特点的安静、整洁、舒适的病区环境,建立人文关怀管理制度,重视人文建设,邀请人文方面的专家、教授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护理概念培训,将人文关怀贯穿TIA治疗的全过程,提升护理人员人文修养,掌握人文护理技能。具体人文措施如下:①规范护理人员的仪容、仪表、语言等,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与语言艺术。②实行责任护士管理,责任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通畅的沟通渠道并进行充分沟通。③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根据患者的教育程度、年龄、教育程度、发作特点、发病诱因等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让其了解TIA的发病原因、发病时的注意事项,解释TIA的发病特点,无后遗症存留,消除其心理顾虑;向患者家属积极解释相关疑问,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即使发生相关并发症时,其已有心理准备,能冷静处理相关事宜;住院期间,多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配合的和谐护患关系。④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针对其存在的负面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解释患者的疑虑,使其以正确、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⑤出院后指导患者戒烟、戒酒,膳食科学搭配,低盐、低脂,适量体育锻炼,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积极治疗房颤、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等,定期门诊复查,积极主动回访病人,让其处处感受到人文关怀[2]。

1.3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焦虑状态。共20题目,每个题目分为4个选项,分别对应1~4分,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重,40~47分为轻度焦虑,48~55分为中度焦虑,56分以上为重度焦虑。以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评分评价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用SPSS15.0软件进行。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状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分别为53.6±5.2与54.8±4.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文护理后SAS评分为36.1±4.0,对照组基础护理后SAS评分为51.3±3.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前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评分为24.5±9.9、22.7±5.6、23.6±1.2与19.8±5.4、16.9±2.6、18.4±2.6,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焦虑状况比较

3.讨论

TIA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因颅脑内血管发生病变而出现的短暂性动脉供血障碍出现失语、失明、神经功能缺损等类似脑卒中症状,但持续时间短,一般可在1小时内恢复,但严重时对脑部神经功能造成损伤,如发病持续时间较长,可引起脑梗死,致残率高,危及患者生命。TIA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主要认为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3]。动脉硬化患者当出现斑块或栓子脱落,进入血液循环在体内运行,当动脉直径较小栓子不能通过时,引起供血区域的缺血,如在大脑神经系统者引起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症状,如失语、失明、瘫痪等,如栓子在血流冲击下继续运行或被酶溶解,则缺血部位恢复供血,相应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因其持续时间较短,无后遗症,容易被患者及家人忽视,进而可能引起疾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易使患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不安心理,这种心理状态带入诊疗过程,极易诱发医疗纠纷[4]。

人文关怀是将人作为基础,充分维护人的尊严与人性,从人的本性和生活角度出发,将人文哲学的思想融于护理实践当中,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对心理、精神上及生理需求为目的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全面、更整体、更系统化,在康复与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5,6]。陈瑶[7]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降低。我们队TIA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后,患者焦虑评分由53.6±5.2降为36.1±4.0,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焦虑评分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次研究病例较少,人文护理的具体实施措施及临床护理效果还需临床进一步探讨与总结。

综上所述,对TIA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可以有效缓解TIA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谭立夫,朱竞繁,杨学智,etal.实用临床医学[J].201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0例临床分析,16(12):23-24.

[2]常仙云,刘宽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1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6):5045-5046.

[3]姜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24):3671-3672.

[4]林耀波,谭少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至脑梗死相关因素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2):1547-1549.

[5]黄爱京,邱秀林,左巍.人文护理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74-876.

[6]王雯,徐巧玲,吕衡.国内外人文护理发展现状及趋势[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2013,10(2):132-133.

[7]陈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