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卢正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卢正志

卢正志

四川省渠县天星镇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采取创新教育策略,培养创新化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小学语文教学中,唯有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创造性、灵活性及独特性的状态,才能为轻松高效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而想要实现此目标,就需要发挥好老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合理的把握教材,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灵活的找出来,设计各种精彩的问题及练习内容,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真正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提升其创新精神及思维,相信这是目前每个语文老师都在你深入研究的内容。因此,本文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既然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必须要加强对每个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当学生能创新性的解决各种新问题时,才能够有意识的不断掌握各种新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灵活的将知识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发挥创新的作用,感受语文课程学习的魅力,真正实现教学为满足学生的发展而服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可持续的提升。

一、加强对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培养

1、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相关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只有处于宽松、和谐、民主与平等的环境中,思维与思路才能逐渐开阔,才能提升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所以,这就需要积极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加强对课堂气氛的营造,要让课堂处于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状态中,这样才能够逐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兴趣是思维的前提,更对情感有促进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还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及时了解学生的好奇点,实施因势利导的教学,主动将学生情感的闸门打开,引发情感共鸣,逐渐使学生产生想学、乐学、爱学的情感。相信通过这样充满活力的自主活动后必然能实现激趣与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

2、合理质疑,加强对思维独立性的培养

独立性是创造思维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它表现为解决问题时与他人方式与见解的不同。具有独特的卓识,能不断进行新发现与提出新见解,具有高度的首创性和科学性。

第一,培养问题意识。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需要给予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的机会,还要运用合理的引导发问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意见,老师需要做的是冷静、深入的对待与思考,尤其是那些与教材和老师自身观点不同的地方,更需要小心谨慎、科学的回答,如果对于学生提问的问题和意见并不是十分的确定,就不宜即刻做出回答,要推出回答时间。切不可出现即刻反馈或者否定的情况。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时,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二,注重引导的合理性,进行及时解惑。当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后,就需要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引导。比如:当学生提出价值性、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时,要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当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探究价值时,也不要去指责,而是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在课堂中组织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对于那些实在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老师要进行精讲。

第三,合理激发想象,培养思维连动性。需要从两点来做:积极引导扩续和想象。扩续是对古诗课文进行课后扩展想象,将其写成叙事、写景类的记叙文;当学习完《钓鱼的启示》课文后,可以以《钓鱼启示后续》为题鼓励其进行想象与写作;当然对于课文中较多的空白处,要合理提出问题,引发想象。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1、打破局限,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常会存在思维定势。这就需要老师深入去思考思维定势具有的积极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是能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消极影响是局限学生处事的角度,没有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优化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使学生从不利的思维中走出来,从小形成求异思维的良好习惯,使语文课程的学习处于思维的多向性状态中。

2、加强对逆向思维的合理培养

每篇课文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词语,这是课文学习重点。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课文时,其中的“神机妙算”便是课文的中心词语,将诸葛亮的智慧、才干充分的表达了出来。但如果学习中只局限于字面意思的解释中,很难使学生具有思维的变通性。所以可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提问学生:假如诸葛亮并没有借箭成功,原因有可能是什么?然后从诸葛亮各方面的优点着手去分析诸葛亮不借箭成功的假设是否成立,相信通过这样否定式的学习后,自然能有效培养其逆向思维意识及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思维独特性的培养

1、加强互动性学习,提供个性创造空间

想要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加强对其发散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善于围绕某个中心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联想,并搜集丰富的与之相关的材料、思想观点,实现拓展思路,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目的。

2、尊重自主性,给油充足的创新空间

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当教学目标确定之后,要将学生的质疑当作学习的重要方向。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由师生共同参与,这样利于学生及时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合理将其设定为教学内容的依据。相信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时,学习内容会变成学生的自我需求,自然学习积极性及创新性会持续提升。

【总结】

毋庸置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极为必要的。老师需要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灵活性思维及独特性思维三方面着手,循循渐进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确保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瑛齐;语文实践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1期

[2]黄莹;新课改形式下的创新能力培养[J];语文学刊;2009年02期

[3]熊生贵;让语文成为培植创新苗子的园地[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25期